阅读历史 |

第5节(1 / 3)

加入书签

老天津卫闲人多,闲人没有不爱看热闹儿的,就这个看热闹儿的习惯,那可是要了人命了!

【9】

两家邻居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打架,实属平常,我当时听崔大离说完也就完了。崔大离得知我当了“倒爷”,他说:“有这么好的买卖算哥哥我一个,你吃肉我喝汤都成。”

我说:“咱俩谁跟谁,我吃肉怎么也得让你啃两块骨头,哪能让你喝汤?不过这个年头挣钱不易,外边又乱,撞见歹人,没准儿把命搭上。”

崔大离说:“不是跟你吹,你哥哥我这两下子,对付七八条大汉绰绰有余。那真叫老太太摊鸡蛋——一勺儿一个!可有一样,不怕别的,只怕坐电甩。”

要说什么是“电甩”?早年间,人们将飞机称为“电甩”,那会儿大部分人没坐过飞机,认为飞机是个大铁鸟,有俩翅膀,把人塞到铁鸟肚子中,千百里地,通上电一甩就到了,崔大离不敢坐这个。

我们俩边说话边收拾好了屋子。老崔家的闲房是一间西屋,扫完房过遍水,又从崔大离家里搬来铺盖。到这会儿,崔奶奶的炸酱面也做好了,夏日里天黑得晚,三个人搬了马扎和板凳,坐到院子里边吃饭。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包子、饺子、馒头、花卷、馄饨、烙饼一概属于面食,但是说到吃面,必定是指面条,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过去老天津卫有事儿没事儿都吃面条,做寿吃寿面,生孩子吃洗三面,死人吃接三面。逢年过节吃好的,主食除了饺子也是捞面。不过,遇上事儿吃的是打卤面,而平常大多以炸酱面为主。炸酱面好不好,全在炸酱上。上好的炸酱,必是“肉丁红亮,香气四溢”,配上掐头去尾的豆芽菜当“面码儿”,再浇上过年吃剩下的腊八醋。面条、炸酱、菜码儿,缺了哪一样儿也不算是正宗的炸酱面。崔奶奶做的炸酱面在我们挑水胡同堪称一绝,闻到老崔家炸酱面的香味儿,简直能把人的魂儿给勾走。

那天我是饿狠了,炸酱面吃了一碗又一碗,噎得我直翻白眼。崔奶奶让我这吃相给吓到了,直说几年没见,怎么变得这么没出息?崔大离急忙端来一碗面汤,让我来个“原汤化原食”。

我这碗炸酱面还没吃完,崔大离又说如今到了吃黄花鱼的时候,崔奶奶该熬黄鱼了。

老天津卫的人口儿高、嘴儿刁,专爱吃海鱼,没人愿意吃河鱼。河鱼有股子土腥味,你放作料压住这个土腥味,就会同时遮住鱼的鲜味。如今大多饭馆烹鱼河海不分,全是一个味道,吃不出分别了。过去的鱼也真是不一样,一平二净三蹋目,其中的净就是指黄花鱼,拿两字形容,就是“鲜亮”。

我忍不住口水往下流,以为明天能吃上黄花鱼了,没想到崔奶奶转天要去山东。崔大离还有位大哥落在山东娶妻生子,老太太想孙子了,要去看孙子,这一去,少说住上三四十天。

崔奶奶在小蘑菇坟挑水胡同住得最久,她不走还好,她这一走,可没人劝得住前边门口挂桃木剑和八卦镜的两家了。

【10】

转天一早,我和崔大离送崔奶奶上火车去山东,回来下了过水切面,放上头天晚上吃剩的炸酱,端起碗来刚吃了没两口,耳听前边乱成了一团。

大杂院儿前边住户多,晌午天热,屋里待不住人,二嫂子和三姥姥分别坐在自家门口。二嫂子捅炉子做饭,一抬头正好看见对门的八卦镜,心里这股无名之火再也按捺不住,过去说门上的铜镜是“照妖镜”,她住在对门,出来进去都躲不开那面铜镜,岂不摆明了拿她当妖怪?她家门口挂的桃木剑也让照妖镜给挡了回来。她再想不出别的招儿了,前几天打算撕破脸闹一场,结果让邻居们给劝住了,两家没动上手,但是积怨已深。此刻她火往上撞,拎起通炉膛使的火筷子迈步上前,要将对门的“照妖镜”捅下来。

开出租车的二哥和卖菜的三哥当时都不在家。三姥姥坐在门口包饺子,一眼瞥见二嫂子手拎火筷子到了近前。她是打旧社会过来的人,当初又做过红枪会的大师姐,起五更爬半夜,戳香头练功夫,手中的大杆子一抖,条壮汉也近她不得,怎会将三嫂子放在眼内。

民国年间,多有各种“会、门、道”,红枪会是其中之一,清朝末年闹义和团的时候已成气候,成员大多是庄户人家,头裹白巾,手持刀矛,近似于民间的练武会,打过洋兵,也抢过官府的军粮。别看三姥姥已经八十多岁,一身武艺搁下了好几十年,说到动手可绝不含糊,刚好手边有擀面杖,随手抓过来往外一挡,早将二嫂子手中的火筷子拨在旁边。

二嫂子双手握不住火筷子,院儿里地方狭窄,火筷子被砖墙撞了回来,正好磕到她的额头上,擦破点儿皮。这下她可不饶了,躺在地上撒泼打滚,杀猪般惨叫。

我和崔大离听到声音不对,三步并作两步跑出来,到前边一看,三姥姥和二嫂子两位,一个抓着火筷子躺在地上打滚,一个握着擀面杖坐在那儿运气,我们俩大吃一惊:“好么,您二位是要华山论剑啊?”

其余在家的邻居此时也都出来劝解,明说是劝架,也不乏有人抱着看热闹的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