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节(1 / 4)

加入书签

兰欣也很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她分数高,有四百多分,就想报考b大。考虑到以后,她还是学了经济管理。以后肯定要经商,正好趁这个机会多学习,将来肯定能用得上。

“大哥不上军校,我也不去了,我和兰欣一个学校得了。”沈二哥不太想上军校,觉得太受拘束。他本就是跳脱一点的性子,若是把他天天圈起来,指不定浑身难受呢。

兰欣可是想让二哥上军校,就是想磨磨他那浮躁的性子。再说,以后军校多难考,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劝说是必须的,可以稍微带点技巧。

“二哥,我听说军校管吃管穿管住,学费和生活费全包,一分钱都不用花。大哥要是上人大,虽然有三四十斤粮票补助,都不一定够他吃饭的,还得自家想办法。”兰欣循循诱导,可谓是煞费苦心,明面是为了给家里省钱,可她确实是为二哥着想。

沈大哥也举棋不定,“要不我也上军校好了。要是咱们都去上学,家里应该挺紧张的。”

“大哥,别,大城市里又不种地,肯定有赚钱的法子,

兰欣的大嫂听说不花钱上大学,倒是有点意动。可她是结了婚的女人,当然得先为整个家考虑。两口子要是有一个上军校,就得忍受两地分居,像兰欣和她丈夫一样。这样想着,她压下了萌生的念头。其实沈大哥小两口感情挺不错,所以,他才先放弃了上军校的想法。

兄妹几个都个四百多分,只有英语拉了点分数。兰欣的大嫂也将近四百分,这样的分数已经达到了他们报考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他们家这样的,算是区里独一份了,自打考试成绩出来,知道人把兄妹几个传得神乎其神。都说他们脑瓜子好使,博闻强记。有人还打趣老沈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二哥,读军校出来就有军衔,比学兵哥当兵熬资历不知好多少倍,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多少人想上还没机会呢。你不想想,读军校的同学也是战友,以后能结交多少铁哥们,绝对能认识几个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好朋友。”兰欣调侃二哥,惹得大哥和嫂子笑得开怀。

“还有,你在军校能练功夫,出来后身手绝对差不了,一人能撂倒大哥这样的十几个。”

沈二哥确实喜交朋友。原来没事的时候,经常不着家,都是出去找一般大的发小玩。

“兰欣,你大哥没这么窝囊吧……”沈大哥作委屈状。

沈二哥一听能学功夫眼睛亮了,忙不迭点头说:“好妹子,你不用劝我了,二哥我就上军校了。像你说的,咱们凑在一个城市,平时也能相互照顾。”

兰欣说了这么多好话,二哥确实不想反驳了,她成功地动员了二哥,成为迈向军校大门的一员。就能练身手这一点,他这军校还非上不可了。再说了,等他和大哥一走,家里少了两个壮劳力,同样少了两份收入。听妹妹这样劝说,他再不同意,就有点不知好歹了。

兄妹几个商量好了,就把各自的想法给大人汇报了一遍。沈爸沈妈其实不咋明白上大学的细节,他们哪知道什么专业好。他们就认个死理,能考上大学就是好的。对于孩子们想去首都上大学,他们觉得脸上有光,是大喜事。

也是,人生四大喜之一就有“金榜题名时”,不只高中的人高兴,家人同样开心自豪。

首都可是农村人一直向往的地方。提起首都,自然少不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还有北京□。提起这个,不免想起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北京□,□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兰欣把自己的考虑给家人说了:“爸,妈,我觉得哥哥和嫂子也去首都上大学好了,我们考的分数高,肯定能上个好学校。一家人在一起,也能互相照应。”

沈爸觉得自己孩子去首都上大学,那是倍有面子的事儿,十里八乡也没几个,别说一家出好几个大学生了。这几天,沈爸沈妈是做梦都想笑,这辈子都没这么开心过。

沈爸沈妈对兰欣他们的决定很赞同,剩下的就是考虑兰欣的孩子怎么办。至于沈家大哥二哥,根本没有发言权。从小他们就谦让妹妹习惯了,何况是绑在一个城市上学这事,根本就不是问题。

沈爸听了闺女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听说闺女这些信息,都是老师告诉的,肯定没问题。在沈爸心里,老师那是有大学问的人,老师说的话孩子们就得听。所以他直接把儿子填报志愿的事情归闺女管。

其实兰欣不管去哪里上大学,孩子肯定是得带着。要是雇外人看,家里哪个都不放心。

沈妈说:“不行我就过去帮你带一段时间孩子,等安顿好了,再想办法。”

兰欣大嫂说:“不上课的时候,我也能伸把手看着孩子。牛牛又乖,照看起来一点都不累人。”她虽然自己没孩子,架不住自己稀罕孩子,每次兰欣会娘家,她都会帮小姑子看会孩子。

最后沈爸发话了:“都报首都的学校,至于具体情况,到时候再商量。现在空想,说什么都没有。”

填完志愿后,就等录取通知书。每天沈爸回家,儿子都问邮递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