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6章(1 / 2)

加入书签

当初是想把神机营拉拢一部分到麾下,但现在自己建立了蚍蜉义从,已经不再对神机营有多少觊觎,索性不去在乎,免得朱棣忌惮自己。

道:“谁当那个指挥都一样,办正事罢。”

李景隆颔首。

黄昏准备去领军杖,走了几步回头,“国公,不会害我罢?”

李景隆哈哈一笑,“放心。”

靖难之后,自己位极人臣,但随着靖难功臣的遍布朝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乃至于在陛下心中的信任,都在飞速跌落。

在那样的局势下,只有一个人无所畏惧的和自己亲近过。

黄昏。

而且李景隆也清楚,黄昏能够走到今天远远还没到巅峰,只要他继续这样在陛下那里受到信重,黄昏的巅峰就还早。

极有可能问鼎尚书——到了现在,其实也还没多少人看出来内阁的地位有多重要,大多人还是认为尚书才是权官的巅峰。

在军杖处,除了两个执行杖责的士卒,还有四个监察的小吏。

黄昏看清楚形势后,来到杖责用的长板凳前,刚弯腰准备趴上去,从怀里掉出一堆信封,黄昏啊呀了一声,“哎呀,是不是你们哪位的东西掉了?”

说完弯腰拾起,来到负责军杖诸事的那位小吏面前,赛到他手里,“物归原主。”

一大堆!

那小吏看了看手中的信封,面不改色,对黄昏笑了笑,“大官人,请罢。”

说完看了看其他人,微微颔首。

大家懂了。

人人见者有份,那一堆信封少说也有二三十个,而以大家对这位权臣土豪的了解,他出手从来不小气,也就是说每一个信封里至少都是一两宝钞。

六个人,每个人至少能得到五两!

这诚意很够。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有人偷偷收买了杖责的军士,也会手下留情,所以三十军杖下来,黄昏屁股上虽然血迹殷然,但站起来就能活蹦乱跳。

当然,样子还是要做的。

回到黄府,黄昏就开始卧床,但有访客,皆请到卧寝商谈,消息传到大内后,朱棣是哭笑不得,他才不信黄昏会真的挨得有这么惨。

倒也是受用。

所以黄昏在这件事上还是照顾了大家的面子,他在榆木川的事情,基本上算是完美落幕。

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朝堂这边的声音平息了,但边关那边没有。

在出征漠北之前,只要边关士卒没有因为去年榆木川的事情出现较大的军心波动,那么就没人会去追究那件事了。

如果因此此时军心动荡,那这件事就会旧事重提。

所以……

徐辉祖在边关那边的作用异常重要,而此刻靖难功臣里那些支持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将领也到北方边关,徐辉祖压得住军心么?

悬。

大军都在开拨往北方而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上元节之后,朱棣忙得晕头转向,好在有老大帮忙,至少在用钱这方面,朱棣毫无压力,而兵力调动方面,有老二和老三在,朱棣也能放心不少。

这一日,朱棣在乾清殿接见了从杭州赶来的郑亨。

仔细询问了诸多事项后,问郑亨,“何日可以聚结出发去往北方?”

郑亨回道:“就等陛下圣旨,随意可以。”

朱棣点点头,“那你即刻返回杭州,先将三百门火炮拉到居庸关,然后由京营、边军拱卫,将火炮全部安置在榆木川。”

郑亨立即道:“微臣以为,这事可以让指挥同知王友去办,火炮拉过去需要时间,而神机营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再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演练。”

朱棣颔首,“准了。”

又道:“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除去操纵火炮的,尚有二万两千余人,其中骑军六千,郑亨,你得给朕把这些人练好了,尤其是黄昏提出的三段射,一定要精通,并衍生出其他战法,到时候能否长剑出鞘,打鞑靼个丢盔弃甲,就看你们神机营了!”

暴兵已见成效。

甚至可以说,暴兵很疯狂。

神机营建立之初,只有五千人,不过在黄昏的建议下,之后军器院那边只要有火器制造出来,朱棣立即将之发到神机营,并从京营、地方卫所抽调兵力去执掌火器,为了达到规模,甚至并没有准备备用的火器——这个没办法,军器院制造火器的速度不允许,能凑够三万人编制的火器就已经是军器院那边莫大的功劳了。

很疯狂。

在极短的时间里,神机营的兵力达到了两万八千人多。

其中五千多人操作三百门火炮。

其余全是火铳。

而按照朱棣的想法,在将神机营拉到草原上之前,火炮+骑军+火铳,一定要达到三万人,这是他心目中神机营的最理想,也是最大的规模。

以后将常年保持这个数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