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节(1 / 2)
新帝登基因当时边关不好,也还没拿人开刀立威的,这御史背后的人,自然也得倒霉才行。
不过此事太子为避嫌,并不打算多过问,只管出了京城,到了京郊景王府的别院里来寻萧安。
结果萧安每日都跟着景老先生在外面野着,太子到的时候,别院里根本就没半个主子,只一群下人见来了位贵公子,不知其身份,还把人拦在了门外。
不说王府的别院,就是一般大臣的别院,在没有主子之时,也不会轻易放人进府,以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故太子就算是一身富贵,也被景王府别院的门房给拦住了。
要说门房不知道自己是太子,太子傻了才信,就他脚底的鞋子,他就不信这些从景王府里出来的看不懂。
想来,必然是景王妃在其中作梗了。
太子被关在了门外,得知萧安出门许到天黑了才会回来,便在马车里坐了许久,然后才回了宫里去。
一进宫得知皇帝寻自己,又往皇帝那去了。
皇帝见到太子,就道:“瞧你这模样,可是没见着萧安?”
太子垂着头道:“是。”
皇帝就哼了一声,萧安今日的踪迹他多少倒是知晓一点的,“她没事儿跟着姓景的到处跑,从早到晚的掐着点,可不就是在躲人。”
躲的是谁,倒是很明显了。
要皇帝说,人家再是拿着刀枪在边关里拼出来的元帅,那也还是个大姑娘,从小出身又好,都是被人捧着长大的,在哪都没敢有人轻视不敬过,结果被太子当着许多人的面给打了一巴掌,就是之前没在外人面前跟太子摆脸,都是他们有十多年的交情的缘故在里头。
这会儿萧安端着,让太子多上几回门,给她做脸,让她好摆个谱回朝,也不为过。到底是姑娘家,爱面的。
皇帝对萧安,倒是跟先皇一样,还是有纵容在那。
太子明白皇帝的意思,应声说是。
皇帝才说到今日朝廷之事,“你与萧安也算自幼相识,感情深厚。之前纵然有些矛盾,这上牙还有磕到下牙的时候,说来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儿。可如今有御史寻着这机会闹出来,你心里可是有数?”
萧安跟太子之间的亲近,从边关回京上朝后,两人公然的在朝堂上应和,谁有看不明白的。
说打那一巴掌是太子不占理,皇帝也知晓许会被礼部或者御史们参一参,但最严重一句不够稳重就是极致。
哪能料得,有人会拿储位说话,这里面必有名堂。
但这话,太子也不好直说,只得道:“是阿吴之前过于鲁莽,如今还是先请萧安回朝为好。”
至于那御史后面有什么样的名堂,那也得先把自己的名正了,后面才好继续。
皇帝点了点头,“当年刘皇叔也能三顾茅庐,你有不对在先,她乃是元帅,你多上门几回也是没错的。”
当然,换别家的被太子这么打了一巴掌,皇帝赏赐一些东西下去就算了,要自己不滚来上朝就是对皇家有不满,哪还可能让太子亲自上门请人入朝的。
也只有萧安了,明明就是两个小鬼之间的破事儿,还闹到御史出面的地步,皇帝心里也是真心觉得两个都是不成器的。
三顾茅庐这个典故,萧安以前倒是跟太子嘀咕过,说是那刘皇叔最多是去装个样子,想让人家觉得他礼贤下士,给自己刷声望,又看中人家岳父名声甚的。
也不知道在哪听的说书人胡扯,太子想到这,倒是笑了,回东宫的一路上都十分轻快。
等回了东宫再想今日御史之事,太子就寻了茹姑来问那御史相关之事。
东宫是太子的地盘,又在皇城里,太子在朝廷上被参的事情,一散朝就传到东宫上下了。
东宫都知道了,茹姑自然也知晓得更仔细一些,连那御史全家被流放,估摸会带几家人口都能算出来。
太子寻茹姑来问,茹姑虽是暗地里也不满太子对萧安那一巴掌,但她想得就要多一些。
先帝还在之时,萧安母女三人没选景王选的就是当今,如今萧安又与太子关系亲厚,其实是早就做了选择。
只要太子日后不将事做绝,双方之间的无形盟约就不会断,萧安也真不可能说为了这点小事就跟太子翻脸了。
这要翻脸了,就必须得再选人,又不知是多少年的筹谋,否则太子登高那一日,还不得倒霉在哪去。
所以茹姑也倒不担心萧安会跟太子翻脸,太子寻她来问那御史的家事,就说得极为仔细。
到第二日,皇帝突然发难,借故贬了一个官员的官儿,连降了两级,虽是依旧留京,然而再要爬起来就不知晓还有没有那一日了。
太子知晓,被贬官的这位,家里跟那御史的夫人有亲,虽是隔得远了,但在京城里,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有往来。
茹姑脑子里,装的就是这些人谱,昨日替太子将那御史在京城里的师座、同门、亲戚,全部摆出来梳理一回。
到今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