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46节(1 / 2)

加入书签

华国文学出版社给她寄来了信, 询问她是否有出版意向。

目前,《小草青青》还在报纸上连载。出版社说,若同意出版, 请她将文章的结局稿件寄往。

目前华国的稿酬制度向苏联看齐, 采取“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原则。文学出版社提出的方案是, 稿费按照千字12的价格,印数稿酬是以千册为计算单位, 比例逐级递减。

她这篇小说大概十五万字, 也就是说, 光是基本稿酬可得一千八百元,《六月》给她的稿酬是千字10元,一共一千五百元, 更不用说还有后续的印数稿酬在,以一万册算的话,即便递减过后,也有一千多元。

所以, 单是这本小说,苏葵差不多可以得到五千元!

一个普通城镇职工工资40元,要不吃不喝十年才能挣到这笔钱。目前京城的一座四合院也才一万多元!

在这个年代, 作家绝对是名副其实的“高薪阶层”。

苏葵同意了。

剩下的结局她一式两份,写好后分别寄给《六月》和华国文学出版社。

今天,学校办公室里。

陈校长迎来了几个陌生又不陌生的人, 周建林苏梅周平都在。

周建林这次回来, 专门为了解决周平读书的事情,上个月, 周平如愿跳级到了初中, 但他要参加了中考, 才能跳级上高中。

于是周平跟陈校长说,他想要先来高中旁听上课,等考上了就继续读。

起初,陈校长不相信这么小的孩子说要上什么高中,听说他不断跳级还劝他按部就班学习。

而周平表示他已经自学完了初中所有课程,他可以通过考试来证明。

陈校长给了他一套试卷,结果做完把陈校长惊到了,虽说不是全对,达不到苏葵那种境界,可他现在才多大?

他本来还应该读小学的才对!

这样聪明的孩子一心求学,又说只是旁听,陈校长没有不同意的。他可以和高一的学生一起上课,但吃住都只能自己解决。

这个周建林已经考虑到了,周家有有一个亲戚家就在县城,周平来这里读书,他肯定是不放心的,就让他住在亲戚家。

周建林向陈校长道谢:“以后大娃在学校就麻烦校长了。”

而旁边的苏梅也随着周建林说话,说谢谢校长,在外人面前,她一向装得,似乎真的是周建林的贤内助。

看到苏梅,陈校长也很感慨,得知苏梅和周平的关系,他更是心情复杂。

当初苏梅说要嫁人,他也去她家走了两趟,当然肯定是空手而归,她铁了心要嫁。

没想到今天会看到她陪她“儿子”来学校。

“妈”不想读书,“儿子”却来读了,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苏梅啊……”陈校长喊了一句,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看到陈校长复杂的目光,苏梅不以为意。和她未来那个光辉无比的前程相比,放弃了学业有什么大不了!

陈校长心梗:“马上就要高考了……”

说起来怎么能不让他痛心,这两姐妹当时苏梅的成绩比苏葵要好,只要按部就班,考上大学绝对没问题,谁知道她就跟魔怔了一样,竟然要跑去嫁人,还是当三个孩子的后妈!

“我知道,高考怎么了吗?”

她上辈子又不是没考过,结局是什么?既然重来一次,怎么可能把老路走一遍?

想要苏葵如今的成绩,陈校长就更觉得惋惜:“你知道你姐姐苏葵考试考了第一吗?”

苏梅一怔。

周建林和周平听到这个名字也神色一顿。

一个名字,影响了他们三个人。

陈校长还在说:“苏葵同学的成绩非常好,自从她回来上学后,特别努力认真,每次都考咱们班上的第一,上次联考她还是咱们全市第一……”

“你、你说什么?”

陈校长只是心生感叹夸奖苏葵,却把苏梅震住了。

“你说她考了第一?全市第一?”

陈校长奇怪:“你不知道?”她们不是姐妹吗?

苏梅她当然不知道!自从她嫁到了周家,这还是她挣了钱,买了缝纫机又买了车。

其他的事情她全都不知道,苏葵就算告诉了苏全福,苏全福也不会和她说,他说再也不管这个女儿了。

“全市第一?”全市有一起考过试吗?

她的记忆有些不清了。

“当然是全市第一!”陈校长说起来就自豪,“苏葵同学还受到市里的表彰,市长亲自给她颁奖,上过省城日报的,咱们县里没人不知道!”

连带着他们学校都出了名,现在他们就是市里的重点示范高中,多少学校来他们这儿学习,那是在领导那儿挂了名的。

苏梅已经听不见话了,只觉得梦幻,全市第一,市长的颁奖,还上过省城日报,这些东西,是一个落后的县城高中该出现的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