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放权(2 / 2)
阻,前后用了十五年时间,收复锦州以西,燕山、朔州、榆林以南,大宋丢失的或不曾拥有的半壁江山,使整个天下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
随着北方土地除云中之外尽数收复,赵昚、杨丛义在百姓中的声望如日中天,酒楼茶肆,路边小摊,无不称颂当今皇帝英明神武,无不赞扬杨丛义战无不胜,如岳武穆再世!
北伐之战结束,杨丛义卧病半年没有好转,赵昚御驾亲征离开汴京也将近一年,于是在封赏诸将之后,南归便提上日程。
北兴元年整个上半年,作为枢密使的杨丛义几乎没有再亲自指挥过任何军队作战,就连调整军队部署都没再参与,他似乎从整个大宋军中消失了一样。
眼见没有杨丛义的枢密院和大宋军队运行如常,赵昚和朝廷便想彻底消解他对军队的指挥权力,所以即使北伐之战结束,三个战区的军队指挥权力也没有统一,仍然让明复、姚昶、罗聪分别掌握,相互牵制。
六月中旬,行营南归,卧病半年没有好转的杨丛义自然也不会留在燕京。
八月上旬,御驾亲征的赵昚携北伐胜利之势,返回汴京。
中秋,汴京举行盛大庆典,君民同乐,庆祝北伐胜利。
同一天,赵昚发布诏令,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杨丛义的燕王爵位没有收回,太保加官也没有收回,这是赵昚给他的封赏,也是兑现的承诺。
回到汴京,众多太医诊治,杨丛义的病情依然没有太多好转,整日卧病府中,不能上朝,也不能参与朝廷大是,更无力处理枢密院公务,为了不耽误大事,杨丛义多次上书请辞枢密使之职。
在上书九次之后,赵昚亲自来到杨府探望病情,赐下不少珍贵药材和补品,并下诏令太医好生看护,若出意外,定斩不饶,叮嘱杨丛义安心养病,不必记挂北方之事。
次日,赵昚应允燕王杨丛义辞去枢密使之职,改由山东安抚使沈缙接任。
随后数月之内,朝廷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人事调整任命。
其中宰相帝师史浩致仕,回江南明州养老。
京北安抚使张孝祥入京,参知政事。
户部右侍郎辛弃疾,调任兵部左侍郎,出任幽燕安抚使兼燕山府知府,节制幽燕诸军。
户部侍郎陆游出任河东安抚使,兼任太原府知府,节制河东诸军。
庆原路、京兆府路、熙秦路经略使周必大,调任河北安抚使,兼任真定府知府。
礼部右侍郎朱熹外任山东经略使,兼任益都府知府,节制山东诸军。
河东安抚使莫济调回汴京,参知政事。
此番人事调整不光调整的是黄河以北及关中地区,就连川陕、淮南、荆襄等地也有极大变动,可说从汴京到地方几乎都牵涉其中。
经这一番调整之后,赵昚这才彻底握住了权力。
在府中休养近一年后,杨丛义的病情才渐渐好转,在这期间,皇帝赵昚亲自去他府上探望过他多次,隔三差五赏赐的珍贵药材和补品更是无数。
虽然杨丛义已经可以下床走路,但需要搀扶,行动还是很不方便。
北兴二年三月,杨丛义才勉强可以自己走动,一能走动,便马上进宫谢恩。
在宫中,杨丛义只谈病情,只谈自己,只谈卧病期间看过什么文章,看过什么书,以及感想,绝口不提政事、军事。
当赵昚主动提起北方军事部署,以及他想再次发动北伐,夺取朔州、大同府和辽阳府等地,统一天下之时,杨丛义却说,卧病一年,身体大不如前,不能再上马提枪,奔赴疆场,他的时代已经过去,剩下的战斗该交给年轻人了。
整个谈话聊天,杨丛义没对朝廷的军事部署和赵昚的想法做任何评价,也没给出任何建议。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杨丛义告诉赵昚,这一病之后,他越发感觉到生命的珍贵,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他只想安度余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