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临潢府之争(2 / 2)
乱的部落,因为他们的牺牲,西金、东金和大宋,全都平安的进入了北定三年。
北定三年春,完颜亮和完颜雍都无意马上发动剿灭对方战争,粮食和牛羊有多珍贵,他们深刻的体会到了,春天和夏天都不是发动战争的好时机,耽误了农耕和放牧,等冬天来临,战争便注定要失败,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在春夏发动战争,再急迫,他们也得等到秋天到来。
两金无战事,汴京自然也不会在此时发动战争,原因有三,一是穷,二是穷,三还是穷。
虽然三年免赋税的承诺已经结束,但从开始收取赋税,到赋税入库,还得半年时间,并且在收取的过程中,就有很大一部分赋税就地被支取,最终能上缴国库,进入汴京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即使今年开始恢复收取赋税,朝廷依然可能入不敷出,因为迁都不久,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前两年,江北各地官府一人当成两人用,处处都缺人,汴京也不敢开恩科,就是因为没钱。组织一次科举考试,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绝不是小数目,入不敷出的汴京朝廷承办不起。
但从北定三年起,朝廷恢复赋税收取,便有了稳定的财源,科举考试关乎大宋未来,便不得不开始筹备,这也是汴京几年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二月初,皇帝下诏汴京开科举取士。
随后礼部颁发文书,传令各地,命各州、府、军于同年四月二十五日举行州试,取前五名,于同年九月十五赴汴京,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
礼部下发的文书中并未规定江南各州府学子是否可参加汴京礼部试,但碍于两廷隔江分治,汴京礼部的科考文书并未发往江南。
不过,比较巧合的是,临安今年也是科举之年,礼部省试是在二月,殿试预计会在三月举行,放榜时间一般在四月中旬以前,临安落榜的考生是有机会参加汴京科举的,只不过要看江南各地州府是否会如期举行州试。
江南州府如何,汴京无权过问,但汴京给江南江北学子同等的机会。
二月中旬,江北各州各府接到礼部要求组织州试的文书之后,知州、知府马上开始筹备州试事宜。
淮河以南,一直都未曾中断科举,而淮河以北之前在金国治下,科举不常定,官府也不太重视教育,如今要组织州试便困难重重。
首先,北方州府主官不少都还是金国留下来的官员,已经多年没有举办过州试,极度缺乏经验。
其次,淮河以北地区,在金国治下三十几年文教不兴,真正的读书人已经不多见学子较少。
还有,按照惯例,在举行州试之前,州府治下的各县要先进行初步选拔,剔除掉学业不精的假读书人,可各县知县县令都是在金国治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又能有多少学问?能选出什么样的读书人?
所以,淮河以北各州各府的问题远比淮河以南复杂,并且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如果汴京有人也好说,可汴京太缺人了,不似临安,单单太学就有学子两千,更不必说各州各府几乎都有书院,还有州学学馆。
县里靠不住,各州各府只能自己把关,虽然各州府只有五个名额能进省试,但州府担心选上去的学子给本州丢脸,于是给各县参加州试的名额多达五十人,只能多不能少,就是担心学问好的学子被遗漏在地方。
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州府规定,若有学子发现参加州试的学子名单中没有自己的名字,可以直接到州衙报名,不须县里的审批。
这是几十年来,淮河以北,首次在汴京举办科举,谁敢不重视?
若是最终张榜,本州推荐上去的学子榜上有名,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四月初五之前,各县基本将推荐参加州试的名单上报完毕,等待州府确认。
四月初十前后,各州陆续将州试名单发向各县,张榜公示。
四月二十日开始,各县学子考生陆陆续续赶往州府,准备考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