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1章 闻香品茗(1 / 2)

加入书签

大宋使团宴请宾客的日子如期而至。

从日头偏西开始,行馆的大门便再也没有关闭,一拨拨宾客,或两三人,或六七人,或二三十人,陆陆续续走进使团驻地。

宾客没有空手赴宴的道理,或多或少都带有礼物,或漂亮的珠宝,或精美的红珊瑚,或名贵难得的药材,或是其他稀罕难见的珍奇之物。收礼记礼的军士一开始见到如此贵重的东西,心里紧张无比又异常羡慕,但等他收了几十份之后也就麻木了。

宴会要在日落之后才会正式开始,先来的宾客安排在偏厅休息,黄大人陪着他们畅聊东方风土和人情,时不时的也会聊到回易,宾客们来结交的目的也在于此,但回易不是黄大人擅长的,他总能带着大家绕开回易,聊到他擅长的事情上来。

等来了十几位重要宾客之后,黄大人将诸位宾客请至正厅。

正厅布置的简单而大气,这里原本是一个椭圆型的厅堂,里面摆满了桌椅,如今被清理一空,在正中摆上一行长桌,相对而坐,估计能坐下四五十人,在长桌两旁距墙五尺,摆放了三十余个低桌,桌上都有白瓷茶具一套,每个低桌又配矮凳两个,而地面全部铺上了本地出产的毛毯。

众人一进大厅,便感觉厅中浓浓的东方气息,但一看地面,又是熟悉温暖的毛毯,再一抬头,顶上又是他们的灯饰和画作,整个大厅布置的既有东方神韵,又包含本地风俗气息,东西间的结合布置,恰如其分,没有刻意营造东方印迹,也没有强行拆解本地的东西,一切都是那么的淡雅而自然。

黄大人将众人引至两旁的低桌分别坐下,然后向两旁的宾客高声道:“诸位喝杯茶,稍事休息,晚宴半个时辰之后开始。”

话音一落,就有四位高僧各带一个小沙弥走进大厅,左右一分,一边两位在宾客对面坐下。

黄大人此时又道:“诸位,接下来的时间,就由四位大宋高僧与大家共享茶道。在享茶道之前,先说说茶叶,茶叶是由一种东方树种的叶子,在每年春夏此树萌发嫩叶之时采摘下来,经过多道工序制成茶叶,此种茶叶不需水煮,沸水冲泡即可成为满口芳香回味无穷的茶水。茶水在东方极为盛行,已有上千年历史,上至王公,下至庶民,每日必饮。所谓饭菜不可无盐,待客不可无茶,茶道便是东方为人处事、待客之道。各位慢慢享用。”说完,黄大人离开,将宾客留给四位高僧。

原本在大厅里的翻译,也随黄大人离开,他们还要回偏厅接待后来的宾客,整个大厅便只剩高僧、小沙弥和塞尔柱贵宾,双方一时之间完全无法通过语言沟通。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茶道原本就是语言之道,对高僧来说,即使一言不发,也能让诸位宾客感受到茶道之神圣与隆重。

小沙弥取来一壶沸水,轻轻放在低桌上。

高僧亲自揭开茶壶的盖子放在一旁,随后右手轻轻提起沸水壶,左手压盖,迅速将沸水注入茶壶,等沸水入壶两寸深,茶叶完全在水中浮起,便将水壶轻轻放下,随即盖上壶盖,拿起茶壶将壶中沸水倒出,等茶壶中的热水基本倒完,茶道第一步,“洗茶”便结束。

桌旁的宾客看着这一切,虽不知何意,满脸疑问,但看着淡定娴熟的高僧,却无人出声相问,全都安安静静的看着,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随后高僧又取下茶壶的盖子放在桌上,壶中冒出阵阵热气,伸手提起沸水壶,将沸水慢慢注入茶壶中,壶口三点,沸水注满茶壶,水与壶口平齐之后,又拿起壶盖将壶口浮起的茶末儿拂去,这才将茶壶的盖子盖上。这便是“冲茶”,又比洗茶细致很多。

壶盖盖好之后,高森手中的沸水又朝壶盖壶身浇去,顿时便有白雾升起,直至壶身浇遍,“封壶”方才完成。

高僧将沸水壶放下之后,便似入定一般,不言不语,摒弃周围万物,只待壶中茶好。

而身旁侍奉的小沙弥立即动手,用茶夹将闻香杯与品茗杯分组,摆放整齐,放在茶托之上,等待茶好,便能让诸位宾客品尝。

少时,茶好。

高僧右手执壶,左手轻压壶盖,将壶中青绿色的茶水慢慢倒入一个较大的公杯中,茶雾缭绕从杯上升起,厅中一时茶香肆意。

随后高僧亲自将公杯茶水慢慢倒入闻香杯,茶水满七分即止,趁热连倒四杯。

至此,茶已成,可闻香品茗。

小沙弥将茶托送至宾客身前,一一将装满茶水的闻香杯和品茗杯放下。

众人看着眼前的两个瓷杯,并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是好。幸好,有高僧在眼前演示。

只见高僧拿起装满茶水的闻香杯放在鼻下,轻轻一吸,杯中清香之气直入心肺,令人沉醉。

看到大宋高僧抬手示意,诸位宾客这才慢慢拿起身前装满茶水的杯子,端至鼻前,猛吸一气,顿时便感觉到一股奇异的香气,由喉入肺,整个人的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闻了一会儿之后,高僧才将闻香杯内的清茶倒入较小的品茗杯,以三指轻轻端起,轻啜一口,慢慢由口入喉,轻轻下咽,慢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