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议定诸事(2 / 2)
“你拉我被子做什么?”
“睡觉。”
汤鷽转身抱住汤六娘,两人安静的睡去。
十月中旬的夜晚,天气微寒。
第二天一早,杨丛义找江恺交代一番后,打马离开泉州,一路直奔临安,不敢有丝毫停留。
此时冬季风已经开始,即使现在决定出海,至少也得在港口准备半个月,加上临安到泉州半个多月的路程,正式出海也在十一月中旬以后。若再拖上一个月,期间再耽搁几日,一旦到了腊月,今年就没法出海。
所有的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回易物资快交割完毕,海船也绝大部分造好,各种人手也招募了大半,要是今年不能出海,等到来年春天,冬季风过去,再出海就难了,这期间每天都是成本开支,回易督造处已经没有多少现钱,再拖下去,仅日常开销一项就承受不起。
杨丛义快马赶去临安,汤鷽也没有闲着。
当天他回了一趟泉州城,找人打听泉州的道家仙山洞府。仙山洞府一般也是名胜古迹,风景秀丽,多有文人名士寻访,而官员本身就是文人,对名山自然熟悉。
很容易就打探得知,泉州城里就有一座名山,叫清源山,山上有道人居住,城南靠近安南县有一座紫帽山,山上也有道人居住,西边永春县有仙洞山,历史悠久,唐朝时就有宫观。
得知这些消息后,汤鷽赶回蚶江港,找到江恺便将寻访招募道人之事交给他去办理。
杨丛义离开时跟他有交代,汤副使若有事需要帮忙,请他尽力协助,如今真有事找来,江恺也不好推辞,只得接下寻访招募道人的差事。
但道人不同于一般人,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想也知道他们都是出尘之人,不是用金钱可以请下山的。江恺在港口还有三千五百多人要管理,根本不可能离开,手下的后备军绝大多数大字不识一个,话都说不出清楚,只派他们去显然不行,需得想想办法。
宣威军建军目的,回易船队南下所为何事,杨丛义跟江恺聊过多次,南洋西洋国家林立,风土人情各不相同,从秦汉到唐末,东方与西方多有交流。
细细想过之后,江恺便闭门以回易督造处的名义写了几封书信,然后从后备军里挑了一些做事认真、口齿伶俐的人,让他们将信分别送往紫帽山、清源山和仙洞山。至于道人们见信后会不会下山一同出海,他并没有太大把握,只能看缘分,听天命。
同样在这天,宣威军先头部队两千五百人抵达泉州,五艘海船、四艘战船、两艘车船。一艘车船先进了泉州湾,在秀涂港靠岸,由于秀涂港无人能做主,车船转而去对面石湖港。
石湖港存放的是丝绸,价值极大,但怕火烧怕水浸,是需要重点守卫和保护的港口,由江恺亲自带人驻守,层层设防。
宣威军的车船一在石湖港靠岸,消息就传到江恺耳中。算算日子,他们也应该到了。
江恺出港,见到车船一号停靠岸边,但无人下船。
宣威军未离开昌国时,就已经接到枢密院的严令,如今车船靠岸将士不下船,应当是在执行军令。
江恺见船头站着一名指挥,仔细一看便认出来人,当即高声道:“罗指挥,此行可还顺利?”
罗聪抱拳回道:“回参军,顺风而下,颇为顺利。”
江恺又道:“一起来了多少人?都在何处?”
罗聪回道:“整整五营,十一艘船,除这艘车船外,其他战船海船都还在外海等待命令。请问参军,我们在何处靠岸,如何安置?”
江恺道:“好,你们来的正好。所有船只停靠外海海滩,与十五艘海船停靠一处,靠岸之后可在海滩扎营休整,明日开始自有安排差遣。去吧。”
罗聪抱拳道:“明白。”当即一挥手,接着向船上的军士命令道:“起锚,返回外海。”
车船上的铁锚迅速被从水中拉起,悬挂于船头。接着铁轮转动,随着海水哗哗之声,车船快速向海中退去,不多时就已经离岸掉头向外海而去。
宣威军,终于也来了,泉州港防护力量进一步加强,物资安全终于可以得到绝对保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