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追妻进行时 第26节(1 / 3)
他的厨艺稳步提升,他可以独立谈加盟商,他培训别人的样子严肃而又认真。
然而,就在叶筱出差演出之后,顾成又琢磨起了新营生。
他准备开一家火锅店。
后世无数连锁火锅店的成功,都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甚至依附于火锅店品牌而成立的连锁火锅超市,在外卖产业日益发达的后世也同样商机无限。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他能不能在盛京打响第一炮,尤为重要。
一家成功的火锅店,首先它一定得是好吃的,好吃之余,还要吃出花样,吃出品味。
所以,在锅底的制作上,不但味道要棒,种类还得多。
对比时下火锅店略显粗糙的锅底种类,顾成凭借后世的经验,占有绝对先机。
鸳鸯锅,四国火锅,九宫格火锅。
顾成准备把后世的经验全部搬到九十年代,因此,锅底种类便不得少于九种。
好在这对于顾成来说并不难,因为前世他尝便各地美食,经常会自己进行复制和改良,前世这本是他闲暇之余的兴趣所在,如今却能够派上大用场。
关于肉和菜的问题,顾成则完全没有自己养殖或者种植的想法,但他却想合作固定的养殖场或种植园。
顾成的火锅店不打算完全走加盟模式,他准备直营店和加盟店双管齐下,方方面面都统一标准,锅底种类,菜品种类,定价,供货,包括店内的装潢以及设备等等,都需要统一标准。
如此一来,一个城市内的所有店,货源需尽量做到统一。
店少时,或许尚不能完全消耗该养殖场或种植园,但店多之后,便可以尝试要求该养殖场或种植园仅供自己。
若对方后期规模不够,首先则一定是建议对方扩大规模,如果对方不愿意扩大,则再去签另外的养殖业或种植园。
除了肉和菜,当然还有其他菜品,诸如海鲜、山货、豆制品等等,顾成都准备采取合作供货模式。
当然了,统一标准并不是未来所有分店都必须由总店供货,总店只会提供固定合作方,分店需另行跟合作方签署供货合同。
例如,锅底料包,固定的供货合作方是成海食品厂,分店要找的是成海食品厂进行供货,而不是找总店。
无形之间,顾成省却了很多麻烦不说,还给自己的另一个产业,成海食品厂带来了客户。
顾成把想法跟方海商量之后,方海当即拍板儿,决定为顾成的火锅店引进一条新的生产线。
他相信顾成的手艺,他更相信顾成的想法未来都会一一实现。
考上了!
火锅店的选址, 顾成瞄准了中街。
原因无他,只因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街都是盛京最为繁华的商业街。
其历史悠久, 素有“东北第一街”的美誉。
若问,九十年代的盛京城,哪条商业街的人流最大, 答案一定是, 非中街莫属。
不仅如此,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中街也足以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
顾成把顾家火锅店的总店坐落于中街, 不仅本地人能知晓,就连外地人也能知晓。
本地人既然可以加盟, 外地人自然也可以加盟。
顾成相信, 只要顾家火锅店的口碑一点点积累起来,走出盛京, 走出辽省, 只是时间问题。
开店就需要考虑店铺是租是买。
顾成当然是倾向于买, 毕竟在这个年代投资任何房产都是绝对亏不了的,在中街投资更是会大赚特赚。
然而在中街买下一个店铺所需的资金可不是买下开小卖店儿和琴房的二层门市可比,地段不同, 大小不同,所需的资金, 顾成简单算了一下, 翻倍都不止。
虽然顾成手里还有一些资金,但缺口至少还得一半儿。
成海食品厂短时间内基本不可能分红, 方海和顾成作为成海食品厂的厂长和副厂长都只能跟其他员工一样领工资。
不分红, 顾成倒还好, 毕竟他还有别的买卖,但方海就只能靠着死工资过活了。
然而方海却志不在眼前的小利,他占股成海食品厂的75,他志在做大做强,他志在厚积薄发。
顾成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拖方海的后腿,管方海要钱,要分红,他便只能把主意打到银行贷款上。
方海当初给成海食品厂贷款的时候,找了他岳父帮忙,认识了他岳父所辖区的工行支行的行长。
利息做到了最低不说,审批放款还极快,方海把顾成介绍给该行长认识,直言顾成是他的好兄弟兼合伙人,他做担保人,于是乎,顾成的贷款流程也变得极为顺利。
资金解决了,下一步便是选址。
不过这一次,顾成却不想仓促之间定下来。
位置不好不要,大小不合适不要,价格谈不拢也不要,总归他配方还没有完全确定,不妨多看看,多等等。
这一等就等到了叶筱的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