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七十章 科考取士(1 / 2)

加入书签

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李钦载讲道理的美好品质是举世皆知的,与他争执的几位官员显然跟他不熟,没关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那啥乎。

从专业角度出发,李钦载耐着性子跟官员们解释自己出每道题的原因,这个题是考究什么方面,那道题是考究什么方面,不要跟我扯什么天文地理,那跟算学有个毛关系。

历法?可以适量加两道,意思一下,算是给你们面子。

我都给你们面子了,我出的题你们敢不给我面子?

明算只是基础,它是所有基础学科的工具,不能拿工具太当回事,所以,简单的物理题是不是也来两道?

今年朝廷取明算科进士的名额增加了五十人,所以出题不必太难,适当给考生们放放水,无论水平高低,多少能做出几道题,录取率更大一些。

出题的方面多考虑一下寒门学子在获取知识方面的局限性,应用方面的题型更须偏向寒门所在阶级的常识范围,从而将那些养尊处优的权贵世家子弟排除出去。

李钦载提出的建议都是非常务实的,与几名官员的争执也大多来自于此。

国子监官员对李钦载的提议表示强烈反对,站在他们的立场,为国取士必须考究全面,不可偏颇。

按照往年的出题惯例,天文地理和历法都在明算科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今科不能减除太多,否则难以服众,考生们闹事的责任谁都承担不起。

李钦载有点不耐烦了,他本来脾气就不算太好,耐着性子跟他们叨逼半天,结果白说了,这么不给国家栋梁面子的吗?

于是纨绔子弟的嘴脸开始现形,给脸不要脸,非逼我动手是吧?

脸色阴沉下来有点吓人,官员们都是精于察言观色的角色,自然看出李钦载的脸色不对,于是非常识趣地闭嘴。

莫说现在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就算不是,以他多年积攒的纨绔恶名,还有那深不可测连天子都给他撑腰的恐怖背景,官员们发现自己真没什么资本跟他争。

“我是主考,我负责出题,你们识相点就闭嘴,按我说的办,不识相就挨我一顿揍,最后还是要闭嘴,自己选。”李钦载冷着脸道。

官员们不吱声,脸色都很难看。

李钦载扭头朝外面大喝:“来人,弄只鸡来,杀给他们看!”

官员们勃然变色,一名国子监博士颤声道:“李县侯,何至于斯!”

李钦载突然变脸,哈哈一笑道:“诸位莫误会,只是杀只鸡给你们补补身子……”

我信你个鬼!

官员们面面相觑,互相交换眼神,然后,从彼此的眼神里他们看到了各自的妥协。

苦笑数声,国子监博士行揖道:“便按李县侯所言出题便是,毕竟您才是天子钦点的主考官,下官一切听您的。”

李钦载叹了口气,心里微微有些后悔。

早知如此,刚见面就该杀鸡的,浪费半天口水,何必呢。

统一了认识后,接下来的事情便容易多了。

李钦载和官员们开始动笔出题。

考题早已有了腹稿,李钦载下笔如飞,很快便将一套试卷出完。

众人再次进入商议模式,逐题讨论,每一道题都严谨地商议许久,从出题的初衷,到考题的难度,以及涉及的知识面等等。

一套科考试卷很快商议完毕,这次的过程很通畅,也许大家都急着吃鸡。

确定了考题之后,李钦载将新鲜出炉的试卷交给两位监察御史,御史当然不会多嘴,简单看了一遍后,当着众人的面将试卷用火漆封存,然后派出一队人马将它送到长安城礼部刻版印刷。

出完题的李钦载还不能走,参与出题的人都必须留在学堂里,大家仍然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这是为了避嫌,也为了防止主考官泄题徇私。

李钦载欣然配合,在大家都不违反规矩的前提下,他也不介意遵守规矩。

三天后,随着长安城钟鼓楼冗长的钟声敲响,两年一度的科考开始了。

科考从隋文帝而始,但历年来却有名无实,到大唐贞观年间才渐渐有了正式的规模,不过贞观年的科考虽说是面向全国,实际上参与科考的大多是世家子弟,而且规模很小。

李世民曾经站在太极宫笑着说“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然而事实上,他说这句话的那年,朝廷科考取士总共才区区数十人。

以大唐士子的总基数来说,贞观年间的科考更像走个过场,事实上仍以录取世家子弟为主。

直到李治登基,决定对世家采取打压政策后,科考才真正被重视起来,历年的科考规模也越来越大。

如今的大唐科考初期,长安城没有专门用于科考的贡院,礼部临时征调了新昌坊的青龙寺作为考场。

大唐麟德元年九月十三,科考开始。

今年的科考气象大不相同,成千上万走进考场的,大多是衣着陈旧的寒门子弟,考场内外戒备森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