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5节(1 / 3)

加入书签

假公济私

“先皇暂且不提,蜀汉江山乃是诸葛丞相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打造,大王此举,只怕也伤了九泉之下的丞相。”费祎道。

“大胆!”

王宝玉眉毛一竖,猛拍了下桌子。

“微臣口述心想,并非愚忠,怀有重启蜀汉之意。”费祎解释了一句,又说:“实不相瞒,大王之能胜蜀王千倍,定可开创海内一统之大业,兴邦于百世。”

“这些恭维的话就没必要说了,我想让你回去,帮助刘禅打理朝政。切记,莫生异心,否则别怪我翻脸无情。”王宝玉阴沉着脸郑重发出了警告。

“谨遵大王吩咐!”

费祎先是一愣,连忙点头,早就不想呆在彝陵城,实在太闲,容易胡思乱想。

安排走了费祎之后,王宝玉走出大门,越看围着含章楼的这些垫子和网兜越觉得别扭,严重影响高楼的美观,吩咐蔡文姬道:“文姬,把这些东西都撤了,他们爱死就去死,我也不想拦着。”

“宝玉?”蔡文姬略微沉吟,劝说道:“得天下必得人心,这些人不过愚忠而已,罪不至死,当以安抚为上。”

“世上天天都在死人,何况他们几个?”王宝玉不以为然:“再者说,从古至今,枉杀忠良的贤君圣主大有人在,几人无过?可曾又因此动摇他们的根基?”

“宝玉,你,变了。”蔡文姬满脸黯然,又说:“若你执意如此,我照做便是,对外也说是我的主意,不为宝玉英明抹黑。”

“不用你替我背黑锅,我王宝玉一人做事一人当,后果更不用自己的女人去承担。”王宝玉大手一挥。

“宝玉担负骂名,文姬感同身受,与自己担当又有何异。昨日匈奴阶下囚,今岁彝陵人上人,文姬置于死地而后生,身上一丝一缕,皆是宝玉所赐,再怎么付出,又怎会惨过昨夕?”蔡文姬说着屈膝跪了下来,语气柔和但十分坚定。

王宝玉微微发出了一声叹息,他早就感觉到自己的异样,心如铁石,杀意浓重,时常有视苍生如草芥之感,难道帝王都是如此吗?

王宝玉转身离去,蔡文姬则跪在地上很久,侍从纠结服从大王命令还是静候王后劝谏,也都跟着没动。

在蔡文姬的坚持下,蜀汉的官员得以保存性命,王宝玉不再关心这些事儿,全权交给了蔡文姬。

只不过蔡文姬此举,也让女人们惊了心,当初那个对她们百般宠溺的大王,已经是高高在上,不容侵犯。

姜维被任命为先锋,王宝玉带着马云禄以及五万兵马,过了汉江,直奔合淝。

却说陌千寻带领马岱、王平及十万大军,兵临长安城下,司马昭带领着父亲留下的五万兵马驻扎在这里,身边的谋士正是程昱的儿子程武。

因为陌千寻的行军速度太快,以至于长安刚刚收到消息,就被突然而至的十万大军团团围住,连弃城而走的机会都没有。

“程先生,又该如何是好?”司马昭真的慌了神,敌军来势汹汹,毫无防备。

“守城不战,太尉必会率军前来救援,届时我军突然出城,里外夹击,敌军必败。”程武道。

“宛城亦为重地,一旦失去,只恐洛阳不保。”司马昭道。

“圣上自可迁往许都等地,再图大业,但若是丢了长安,西部皆归了王宝玉也,我大魏将万劫不复,国将不国。”程武道。

司马昭听从了程武的建议,吩咐士兵们全力防守,等待援兵的到来,而陌千寻来势汹汹,却按兵不动,偶尔发起了几次攻城,却都是小规模的,不会对长安的稳定造成太大的影响。

得知战争终于打起来了,天水、长安、宛城告急,魏国朝野上下,乱成一团,曹叡头大如斗,几乎束手无策。

如今的王宝玉,收了蜀汉的兵马,兵力总数近六十万,而且战斗力相当强悍,相对于已经征战多年,连劳动力都匮乏的各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能人异士在荆州遍地开花,如果他们也参与战事,诸国抵抗也只是时常长短的问题。

“圣上,当务之急,当救援长安,重建西侧防线。”辛毗提议。

“不可,朝中不过五万兵马,岂能不顾圣上安危。”曹爽立刻提出了反对。

天水五万,长安五万,司马懿手握十万大军,而合淝等地也有五万,加上驻守洛阳的五万大军,如此算来,魏国已经有了三十万兵马,如此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问题是兵力过于分散,若要集合一处,被荆州军钻了空子,将有割肉补疮之忧。

事实上,魏国还有十万大军,只是现在根本没法用,东北鲜卑大军已经逼近边界,辽东公孙渊同样蠢蠢欲动,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众人争执之时,太尉司马懿的加急信来了,恳求圣上迁都,长安不可失,他要放弃宛城,率军去救长安。

“圣上,此事不可,司马懿分明惦记其子安危,假公济私,至圣上于不顾。”曹爽怒道。

“圣上,臣觉得太尉所言有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