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节(3 / 3)
曹氏家族的威望,从青年一代中挑选出杰出的人才,最终目的是巩固自己的江山。
尽管曹叡做了许多,但看似铁桶一般的魏国朝廷,已经露出了分崩离析的苗头,诸葛亮和孙权虽然没能推翻魏国,却无形中动摇了魏国的政治根基。
诸葛亮依旧屯兵汉中不曾退走,战争不容逃避,曹叡跟陈群仔细商议了一番,曹氏大将青黄不接,决定再度启用司马懿,担任大都督一职,统领西部诸军,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等一干重量级人物,皆归司马懿管理。
“莫记前嫌,西部战事,非君不可付者,深为拜托!”当司马懿看着曹叡书信上的这一行字,先是大笑,继而痛哭失声,朝着洛阳方向叩拜:“圣上,但请放心,有司马仲达在,决不让蜀军踏入半步!”
司马懿感激涕零,但是他的儿子们却更加不满,用得着人靠前,用不着靠后,说到底这个朝廷还是曹氏的,司马家做出再多贡献也是为人驱使。这样的话自然不敢跟父亲司马懿说,偶尔露出不满情绪都会遭到严厉呵斥,于是儿子们对此选择沉默,既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随即,司马懿回到长安,重新坐回兵马大都督的宝座,此时须发花白的司马懿已经五十二岁,终于摆脱了畏首畏尾的日子,扬眉吐气的精彩生活刚刚开始。
就在王宝玉等待通天花合成的期间,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终于拉开了序幕,而此次面对的真正强劲对手,正是司马懿。
诸葛亮与姜维一道,率领十万大军,按照一出祁山的路线快速推进,目标仍然是天水郡,与此同时,他又让王平等人率领三万大军,从阴平、武都等地直接向北进发,目标正是上邦。魏延则率领剩余兵马留在南郑,随时等候调遣。
由于诸葛亮进军的速度极快,以至于魏国的南安、安定两地毫无防备,被蜀军再次轻易夺下,天水郡再度处在危机之中。
争夺木门
司马懿这次没有放弃天水,听闻诸葛亮出兵的消息后,火速带兵离开了长安,与此同时,传令给张郃,不但天水要守,更不能失去上邦。
张郃首先率领大军,来到了天水郡西侧,增加防御工事,阻止蜀军行军的脚步,同时派出费曜、戴陵二将,在木门道设立屏障,坚决挡住王平的北上大军。
天水西边原本就有夏侯楙当初留下的防御工事,经过张郃的重新修整,越发的坚固异常,诸葛亮命大军扎下接连不断的九个营寨,与姜维一道再商破敌之策。
一场斗智斗勇,高手对决的战争一触即发!
十几天后,司马懿赶到天水,对张郃的做法大加赞赏,他早就看出了事情的本质,陇西路途迢迢,蜀军劳师远征,只要坚守不战,拖不了多长时间,蜀军必然因少粮而自行退走。
魏军采用坚守不战的态度,确实给诸葛亮造成了不小的烦恼,既然难以冲突壁垒,就要另外想计策才行。
诸葛亮跟姜维反复商议论证了多次,终于决定采用迂回战术,先行夺下木门道,然后直逼上邦。
魏军坚守不战,不等于不会突然出兵,诸葛亮留下姜维守在原地,亲自带着吴懿、吴班二将以及一万兵马,在夜色中出兵,悄悄朝着木门道而去,并未被城中之人发觉。
天水城中的司马懿,得知当前的战争呈现胶着状况后并没有沾沾自喜,蜀中少粮,诸葛亮不会恣意消耗,司马懿不认为他会一直虎视眈眈的呆在西面。
诸葛亮对此次作战路线十分熟悉,肯定不会还按着第一次的打法来,必定还会有所其他行动。那么,诸葛亮到底是揣着什么心思呢?想到这里,司马懿再也睡不着了,半夜起身披上外套举着灯,眯着眼睛对比地图仔细分析了一番。
突然,司马懿伸出一根手指在地图上猛点了几下,肩头的外套滑落地上,他却对此毫无察觉,盯着地图上这处又细细的看了好久,倒吸了一口凉气。
司马懿猛然发觉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木门道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地方!
如果诸葛亮出奇兵由西北攻打木门道,再跟王平配合,形式将大为不妙,司马懿不敢耽搁,立刻带领一万兵马出发,前往木门道西北的上方谷。
蜀军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木门道,必须要经过上方谷,诸葛亮星夜赶路,第二天中午,终于到达了上方的西北端。
因为服用了于吉送的养髓丹,如今的诸葛亮不但身体状况极好,感觉也极为敏锐,一路急行并没有疲惫之感,但是一种直觉告诉他,上方谷是个危险之地,不能冒进。
诸葛亮命令兵马先行停住,立刻派人乔装成樵夫模样,先行进入谷中打探情况。一天之后,探马返回,报告司马懿亲自率领一万大军,就挡在上方谷的东南端,而且还拉好了阵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