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节(1 / 4)
“圣上,江夏乃荆州江东的咽喉之地,正该大军驻扎,还望另选他人。”华歆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
“太尉此言差异,王宝玉为不战而让出江夏,岂能再令其生疑,若大军前往,只怕王宝玉即刻毁约,或引起战争。”陈群道。
西部战事一触即发,大家还是觉得陈群所言有理,纷纷表示赞同,华歆哑口无言,总觉得哪里好像不对劲,但也说不出其他的。
之后,曹叡一道圣旨,命文聘携带家眷,率军千人,即可前往江夏赴任。
文聘欣然领旨,对王宝玉充满了感激,他心里何尝不清楚,这就是王宝玉用另一种方式,让他回到了荆州。
几个月后,江夏几十里外的南侧,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取名望江,仍然让老猫管理。文聘对此新城视而不见,江夏原本就是个摆设,还在王宝玉控制之中,不必当真。
想开了的文聘,经常乔装改扮去往各地找故友叙旧,彝陵、襄阳、桂阳、零陵等地经常出现文聘的身影,受到王宝玉、范金强、刘琮、蔡瑁、张允等好友的热情欢迎,文聘与朋友们把酒言欢,十分快活。
为了防止江东生疑,王宝玉给孙权去了一封信,简明扼要的说明了此事,尽管陆逊等人一再要求攻打江夏,并没有得到孙权的同意,最终只能悻悻作罢。
司马懿曾经为了江夏,不惜跟王宝玉打了一场,当听说王宝玉主动让出江夏,圣上派去了文聘之后,一阵长吁短叹,还喝起了闷酒。
“父亲,总听你说起,要破江东,必得江夏,今日江夏已得,怎反而不快?”司马昭不解的问道。
“唉,为父枉为小人,此事足以证实,圣上跟他王宝玉的关系,绝非寻常。”司马懿感叹道。
“请父亲明示。”
“文聘老矣,率千人之众,怎能守住江夏?不过是圣上将文聘用此法送给王宝玉而已,还堵住了悠悠众口。回头再想,应该是陈群也参与其中,与圣上在朝堂之上一唱一和,掩人耳目。”司马懿沮丧道。
“文聘近年来并未受到重用,一则为荆州降臣,更因其老矣,王宝玉要来何用?甚至是以一郡交换?”司马昭还是不太明白,王宝玉常有惊人之举,也许里面确实酝酿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我儿,做人能有王宝玉三分之德,便可为一方之主,你当效仿之。”司马懿点拨道。
“请父亲明示。”
“文聘并无大用,但闻其对王宝玉有救命之恩,王宝玉所聚集众人,皆为过命之交,故彝陵固若金汤,无懈可击。其能为一人而舍一郡,如此德行,堪称天下无敌,虽未在疆场比试,实则已经胜出。”司马懿感叹不已,只不过此生怕是难以结交如此朋友,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司马昭若有所悟,也许就是以德服人的道理,又问起了另外一件事儿,“父亲,曹真、张郃已经起兵汉中,还命我方配合,怎不见父亲有所行动?”
“圣上糊涂,未战先泄大计,岂能不败?唉!是该动身了,传我将令,兵发斜谷。”司马懿放下酒杯,发布了行军令。
返老还童
却说大司徒王朗携带圣旨,趾高气扬的前往长安,曹真不敢怠慢,出城十里相迎,但见王朗须发洁白,步履蹒跚,微风吹过,身躯微颤,如同一碰即断的糟木。
此时的王朗年近八十,耄耋老翁,这般年岁岂能再来前线,分明是添乱,曹真心里不快,嘴上却不能说,看他走路实在是缓慢,礼貌相迎,上前寒暄。
王朗当即得意洋洋的宣布了圣旨,牙都掉了多半,口齿不清,听起来很是吃力。曹真接旨后,又自己认真的看了一遍,越发的不高兴,两军交战,军情瞬息万变,不可拘泥于兵法,哪有事先把战略战术写到圣旨里,还如此公之于众。
尽管曹真对此不满,但圣旨不能违抗,圣上怎么安排,只能照做,违抗圣旨的罪责谁也担当不起。
曹真恭敬的将王朗迎进了城中,盛情款待,王朗当下提出,要担任军师一职,跟随一同上战场,同时强调说这也是圣上的意思。
曹真头大如斗,带着这样一截老朽木,行军的速度一定会很慢,战机稍纵即逝,这仗怎么能打得赢。
见曹真默不作声,王朗便自动认定他是默许了,人活七十古来稀,在那个年代,谁见了王朗不恭维的夸一句老寿星,如今还能参军打仗,让王朗自信自己又年轻了至少五岁,大有返老还童之感。
王朗信心满满,再次提起他所看到的星辰坠落之异象,非常肯定诸葛亮会在此战中陨落,届时蜀军群龙无首,正可直插心腹,快刀斩乱麻,全面征服蜀国。
王朗激动的吐沫星子乱飞,曹真却是半信半疑,早就听说诸葛亮南方征战回来之后体质大有改观,常能连轴三日工作而不知疲倦,怎么会突然陨落呢?蜀国虽然是目前实力最为薄弱的一家,但根深叶茂,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降服的。
还是那个问题,既然是圣上说的,曹真没有拒绝的权利,只好答应王朗的要求,希望王朗预言成真,诸葛亮死在这次战役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