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2 / 3)
且还跟诸葛亮有关。难道说此番诸葛亮会遇到意外吗?他不由得担心起来。
仔细倾听片刻,除了江流之声,并未听到任何动静,王宝玉这才放下心来,回去躺下,继续回忆在现代的往事。
记忆是有时效的,会随着时光而遗忘,曾经一些老朋友的名字开始在王宝玉的脑海里逐渐淡化,当有一次王宝玉想起一位还算熟识的商界朋友,却怎么也记不清他是姓李还是姓刘之时,便真的郁闷了。
于是王宝玉经常做的功课就是回忆往事,而且努力回忆细节,一遍又一遍,生怕在这里时间久了,会渐渐忘记在现代生活的一切,彻底成为一名古人,到那时,无疑将是最为悲哀的事情。
却说在一千八百年后的现代,一则新闻再次成为世人议论的焦点,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刘关张桃源三结义,在正史上并无记载,也许只是段杜撰的美谈,但此次出土的资料却出现了新情况,刘备在赤壁之战之前,跟关羽张飞一道,加上一个叫王巴的,举酒宣誓成为异性兄弟,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刘关张王四结义。
“嘿,这个王八到底是什么人物?居然能引起刘备的重视。”
“哈哈!听这个名,就知道肯定下面不行,媳妇红杏出墙,给他戴了绿帽子。”
“此人绝对是人才,上次考古不是发现他参与了火烧博望坡。”
“但他一定是个小人物,要不怎么能名不见经传呢!甚至连全名都不知道。”
“那时是战乱年代,历史只记住了有武艺和战功的人,可能这种谋士类的人物就被忽略了吧?”
“……”
坐在飞机上的冯春玲,听到身边人的对话,不禁小声的嘟囔了一句,“少见多怪,宝玉曾经也是小人物,却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春哥集团。”
一想到失踪已久的王宝玉,冯春玲的眼中又出现了泪光,心中头一次对这个叫做王巴了有了恻隐之心。虽然宝玉开创了春哥集团,但却因为离奇失踪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很多人都不再记得他,反而很多媒体对外也直接说,冯春玲是集团创始人之类的话。
开始还有人提醒外界,真正的领头老大是个叫做王宝玉的人,但时间久了,谁也不再关心这些问题,大家更多的是看中集团的产品。也许三国时期的那个王巴,也曾经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最后也像是宝玉那样,因为失踪而被湮没在历史潮流之中的吧?
望着窗外尽在咫尺的白云,冯春玲又喃喃的轻声喊道:“宝玉,我想你,你到底去了哪里啊?快回来吧!”
回到三国,小船上的王宝玉,终于在江水的颠簸上再次睡去,梦中,他又听到了冯春玲的声声呼唤,令人心碎,他狂乱的追逐着冯春玲的声音,却一直没能看见佳人的身影。
第二天清晨,小船进入到一片更为广阔的水域,正是长江。
奔流不息的滔滔长江水,让王宝玉心情一阵激荡,豪情满怀,他粗着嗓子大声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诸葛亮开始还觉得是噪音,微微皱起眉头,但是听了两句便是一脸惊讶,钻出船舱,一直听完,开口问道:“如此好词,从何得来?”
“嘿嘿,说不清楚。”王宝玉得意的笑道。
“有日主公大业已成,孔明便可泛舟江上,把酒笑谈古今事,只把恩怨付东流。”诸葛亮感叹道。
王宝玉沉默了,也许诸葛亮不会有那么一天,从他投奔刘备那天起,就注定会为刘氏家族倾注一生的心血,王宝玉没有继续这个话题,问道:“先生,此去东吴,可想好如何对付孙权吗?”
“联合一事儿并不难,只是如何抗曹,却要仔细思量。”诸葛亮没隐瞒道。
“其实很简单,还是用咱们擅长的方法,火烧。”王宝玉道。
“水战不同陆战,船遇火则避,尚有水可救,未必可行。”诸葛亮并不赞同,微微摇头。
“我说行就行,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先生,你已经烧了两把火,这就是第三把火。等烧完这第三把火,你就可以在刘备那里……”
诸葛亮还没等王宝玉说完,就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打断他的话,从第一把火时王宝玉就这么劝他,刘备会如何如何重用自己,看来还是顺其自然些更好,于是随口应付道:“到时见机行事。”
船行半日,接近了江东孙权的地盘,这时,江面上突然出现了几艘大船,不用猜也能知道,一定是东吴的江上巡逻队。
为首的一艘大船,迅速向着小船靠拢过来,只见船上一杆大旗随风飘扬,上书大大的“甘”字。
应该是甘宁甘兴霸来了,王宝玉并没有慌张,依然背着手站在船头,大船越来越近,果然看见身材魁梧腰间系着铜铃的甘宁,跟王宝玉同样的姿势,背手站在船头。
“船上何人,速速停船接受检查。”甘宁身边的一名士兵高声喊道。
船夫吓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