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76节(1 / 3)

加入书签

说到这里,张诚的脸上就露出了毫不掩饰的笑容,一副很想憋得住但却憋不住的样子。

董大宝的脸色却变得更严肃了。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张诚问道:“难道你办不了?”

闻言,董大宝摇了摇头说道:“公公,这件事好办,只不过就选对办的方法。”

张诚语气轻松的说道:“原来是这事,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

看着张诚一脸不以为意的样子,董大宝皱了皱眉头。

自己家这位公公好像有些发飘了,你这么干很容易吃亏的。

不过董大宝也知道不能在这个时候顶撞张诚,说道:“请公公赐教。”

“我们照猫画虎不就好了?上一次海瑞怎么干,这一次我们就这么干。海瑞能博一个海青天的名声,我为什么不能弄一个张青天的名头?”

看着张诚发飘的样子,董大宝叹了一口气。

自从他接触过宫里面的公公以后,董大宝就发现了一件事,皇宫里面的这些公公还真的是天真,可能这也和他们年纪小进宫有关系。

甚至有的太监觉得外人之所以看不上他们,是因为先辈太监做了很多不好对读书人不好、对百姓也不好的事,所以那些人瞧不起他们。

这些太监觉得只要自己表现的好,就会被看得起;只要自己做好事、为了百姓好、为了官员好,他们就会对自己好。

可是这些太监永远不明白,事情根本就不是那样的,官员们讨厌他们想要弄死他们的原因很简单,只因为他们是皇权的延续。

官员们要限制的是皇帝的权力,就要砍掉皇帝的手脚。身为皇帝手脚的太监,自然是要被砍掉的。这和他们做什么事没有关系,这是本质上利益的争夺,是权力的争夺。

在这样血淋淋的斗争当中,哪有什么好和坏?

等到这些太监愿意做好事、愿意帮着文官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不再是皇帝的手脚了,而是文官在皇帝身边的爪牙。到了那个时候,文官自然不会再针对他们;只不过到了那个时候,皇帝就会针对他们了。

历史上有很多名气很大名声很好的太监死了,都说是皇帝弄死的。你仔细看那段历史就会明白,就因为这些太监不听皇帝的话、立场跟文官站在一起了。

真正的东厂厂公

通常在这样的情况下,历史记载这些太监都会用非常好的词,但所对应的皇帝都不会是太好的皇帝。

董大宝没想到眼前的张公公居然也会这样天真。你以为你像海瑞一样你就能得到这么好的名声?

别开玩笑了,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海瑞之所以有那么好的名声,是因为他是海瑞。从他进入官场开始,为人做事就极为高调。

多少人都想收拾他但都没有收拾掉,为什么根本就找不到他的把柄?

海瑞不贪污、不腐败,靠着朝廷的俸禄活。

即便是如此,他也还要把自己的俸禄去拿出来救济那些鳏寡孤独。本来钱就少,还要拿出去一部分,他就更穷了。他怎么办?

他在衙门的后宅里种庄稼,他的母亲在衙门的后宅里养猪养鸡,他的妻子纺纱织布,一家人就像普通百姓一样那么活着。母亲过生日才舍得花钱割二两肉,家里来客人了才舍得花钱买肉。

这样的官员,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名声,你往他身上泼泼脏水,你试试看?你说他贪污腐败,你试试看?

谁相信?

没有人相信你说的,没有人相信。

这是海瑞这么多年的人品和口碑积攒下来的,你张诚有什么?你积攒了什么?

何况你还是个太监,你要敢去学海瑞,外面的人弄死你、骂死你。

看着张诚胸有成竹的样子,董大宝觉得有些心累。

还想弄一个张青天的名声?你怎么会有这么天真的想法?

实际上,董大宝能理解,无非就是太监的心思在作怪。

张诚想要一个好名声,我对你们好、为你们做主、帮你们把欺负你们的官员和贪污的人全都弄进去,那你们就应该说我好。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价值观和道理。

可事实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历史上即便是强如魏忠贤,他也是要好虚名的,所以各地的官员才会拍马屁给他修生祠,但私底下都是骂他魏狗。

这就是话语权掌握在手里面的问题了。为什么后世有很多网络上的公知?

很多国家愿意花大笔钱给这些公知,就是因为话语权的问题。他们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能把英雄说成罪人;反过来,他们也能把白的说成黑的、能把罪人捧成英雄。

张诚你就是做好事,你的立场也是一个罪人,没得洗,因为你帮了皇帝。

帮了皇帝,你就是罪人。

董大宝坐得有些如坐针毡,这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局面。

沉吟了片刻,董大宝还是决定开口。

“公公,学海大人自然是可以。不过我觉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