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携带百亿物资空间重生五零 第130节(1 / 2)
“晚一年,就会少种很多肉苁蓉,少挣很多钱。”
“真傻!”大家异口同声。
都觉得果勒村的人很傻。
今年夏天,叶广祥组织村里的人拉着架子车和水桶,特意去给西边梭梭林浇水。
就是为了能让里面的肉苁蓉长大一些。
“今年秋天的肉苁蓉,应该比春天多吧。”大家一边笑着谈论着西边梭梭林的肉苁蓉,一边低头挖树苗。
树苗并不是简单的挖出来就可以了。
挖出来之后,要放进用麦杆或者芦苇编成的小篓里,免得水份往外跑。
等到种的时候,就直接把小篓种到地里,不必拆开。
小篓在地底时间久了就会腐烂,变成树苗的营养成分。
编小篓也算工分的,平时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大爷和大娘们在做。
很快,两个小时后。
一千株树苗就被挖出来了。
挖树苗的社员,又重新把坑填好。
拿着叶蓠给的条子,去茹仙那里交帐。
亚力昆大爷没想到这么快树苗就挖出来了,开心的连声说了好几声好,把树苗装上架子车。
迫不及待的就要赶车回去。
连叶广祥挽留他都不肯留下来:“我们反正也是要在路上过夜的,早走晚走都是一样。”
“早一点走,也能早点把树苗送回家。”
亚力昆大爷归心似箭,现在只想插翅回到果勒村。
把树苗全部栽种好。
“你们不知道哩,现在没扎草方格的地方,和扎过草方格种上梭梭的地方完全不一样。”
“没扎草方格的地方,稍微一刮风,那叫一个风沙飞扬。”
亚力昆大爷又说了两句,跳上骆驼。
亚力昆大爷的儿子冲着叶广祥笑了笑,坐上架子车,吆喝了一声,骆驼缓缓朝前走去。
记者转头看了看叶广祥,又看了看亚力昆大爷。
决定,等他结束千年渡的采访,就去采访果勒村。
他想看看,果勒村现在是什么样。
机灵的社员
记者在千年渡呆了一个星期。
采访了很多人。
这期间,千年渡几百亩麦田大获丰收。
记者以为会看到社员们挥汗如雨的收割场面。
结果,苏向晨驾驶着拖拉机,拖拉机上装着收割机。
呼啦呼啦一两天的工夫,就把麦田给收了。
社员们挥舞着手里的镰刀,大声欢呼。
“拖拉机真厉害,一个拖拉机就顶得上咱们一村男女老少的力量了。”
这个时代的收割机,收割的不是很干净。
还需要社员们下地进行第二次收割。
但这也挺快的。
小孩子们跑到地里,拾着麦穗。
大人们收割着边边角角的地方。
欢声笑语从各个地方传来。
记者不停的按动快门,记录着丰收的时刻。
“要是有一种机器,能收割带脱粒一起完成就好了。”叶广祥看着放在田边的麦穗,脸上全是笑容。
“这已经很强大了。”廖漱雪抱着一束麦穗,开始进行人工脱粒。
脱粒之后,就要进行统计。
看到他们已经开始脱粒了,记者走过来,随口问:“是多少?”
叶广祥是老庄稼把式,只要看一眼就能大约估摸出产量。
但他早就和叶蓠商量过,今年的产量要瞒报。
因为今年南疆的小麦亩产只有120-150斤左右,也就是60-80公斤左右。(来源国家统计局)
叶广祥看了一眼记者,压低了千年渡的亩产:“一百多斤吧。”
正在脱粒的廖漱雪,震惊的看了一眼叶广祥,不明白叶广祥为什么要低报产量。
但他绝对相信叶广祥,所以只是低着头没出声。
其他几个帮着脱粒的年轻人互视一眼后,也都把头别到一旁,不敢乱说话。
“一百多斤,哎呀,今年的亩产是真得很低……”记者低头一叹。
抓了一把麦子,金黄色的麦子从指缝中滑下,又滑落到麦堆上。
突然,记者想到了一个事情:“你要不要把产量再往上说一下?到时我们报道的时候,也可以多为你争取一下版面。”
“我们这里,只说真实的亩产。”叶广祥笑了笑。
记者拉着叶广祥走到没人的地方,与他低语:“你知道吗?今年7月份有报纸报道,新绛胜利社小麦亩产高达1339斤。”
“新绛县胜利农业社一亩三分水地回茬小麦,每亩产量达到1339斤半,创造了山西省小麦高额丰产的新纪录。”
“这个社的麦子中出现很多特别大的麦穗,有的穗结籽一百二十粒,超过一般麦穗一倍左右。”
记者想了一想:“要不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