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节(6 / 7)
一样的。但是,军队的作用,在欧阳云看来,如果实施到位的话,那么绝对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起到温暖人心,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欧阳云早在广州的时候就提出了人民子弟兵这个概念,当时,似陈诚等人,都觉得他是在作秀,为的就是收买人心。而今天他老调重提,因为身份的置换,陈诚等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了。有关中国的未来问题,欧阳云在公开场合曾不止一次发表看法,认为,国家是所有人的国家,所以每个人都有参与国际大事的权力,具体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有选举权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为国家选出最合适的领导人甚至政府成员……欧阳云的这个论点,在这次会议上又得到进一步的诠释,在陈诚介绍完这次会议的内容和目的以后,他发言道:“诸位,大家应该看到,中日之间这一场旷世大战,我们获得胜利将是迟早的事情。那么,一旦仗打完了,我们怎么办?中国这样的国家,保持三百万军队足够了吧?现在谈这样的话题似乎为时过早,而且会打击到大家的积极性和抗战激情。但是,我愿意把丑话说在前面,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从现在开始就有所准备。我们将日本人赶走以后,肯定要重建建设我们的国家,届时,地方政府肯定会大量缺人,而这,我相信应该是我们中相当一部分比较理想的出路。在部队,一切靠战绩和带兵能力说话,诸位肯定不怵。在地方呢?能力和专业性固然是一方面,民众的信任,我觉得是另外一个决定性因素。老百姓不信任你,怎么敢让你们当他们的主官?我以为,这次军队投入地方重建的工作,正是大家表现的机会。嗯,这话不能让国务院的人听到,否则他们会觉得我偏心。我不否认,作为当兵的,我当然会照顾当兵的。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我机会给你们了,你们自己不争气,那可怪不得其他人……”
将国防军改造成又一支学兵军?这是统帅部整编原中央军和地方军队的时候引起的最大猜疑。现在,这份猜疑因为前线取得的胜利正在慢慢失去市场,但是,基于历史的教训,原中央军和地方军队出身的将领却始终有这样一份担心,那就是战后会被清洗。联合政府组建以来,欧阳云和以他为中心的学兵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为学兵军模式。这种模式固然是行之有效的,是适合当前中国的,可是因为这牵涉到自身利益,所以固然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却不能令这些曾经尝过权力美味的人轻言放弃。
从这个角度,欧阳云此时召开这样的会议,其实是以最高统帅部的名义给依旧享有一定兵权的这些实力派一个忠告,清晰的告诉他们中国将来会走什么模式,他们的命运真正掌握在谁手中。
“军队要发挥表率作用,军人必须成为战后重建的主力;战争时代,军人是国家的长城,和平年代,军人也应该成为社会稳定的磐石!”做总结时,陈诚最后如此说道。
在他之后,自告奋勇担任战后重建办公室主任,总负责战后重建工作的冯玉祥用自己的方式再次向与会将军提出忠告:国防军的荣誉已经通过一系列的胜利成功的树立起来了,统帅部绝不容许它毁在战后重建这种小事上——这是我们所有人的荣誉,无论是谁,胆敢给统帅部,给中国军人这个称号摸黑,老子绝不放过!
民心
国防军组建以后,官方并没有所谓的主力、王牌和炮灰之说法,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国防军待遇都是平等的。就拿留守重庆的军队和远征中南半岛的远征第三军来说,前者,除了兵饷以外,便无其它津贴;而后者,在兵饷之外,还有防暑降温费、前线津贴、国外补助等等,而再加上按人头拿钱的战功奖励,那可就相当可观了。这些,有被敏锐的记者捕捉到并报道了出来,自然立刻引起了重庆留守军队官兵“强烈的兴趣”。
联合政府借用了学兵军特区的若干政策,比如说《舆论管制办法》。《舆论管制办法》是李子文和梅岚在时学兵军特区政府的指导下完成的,虽然条条框框很多,实际上在规定之内,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说得简单一点,只要不危及国家机密和安全,不无中生有,那就什么都可以报道。所以,有关大后方留守部队和一线部队士兵收入差距这样的报道才能问世。
远征。
这一情况,在重庆会议召开期间就引起了欧阳云的关注。而本着涉及军队无小事的观念,他也开始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保证一线部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是必要的,可是战争年代,留守部队的重要性也无与伦比,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国家持久战力的问题。提高留守部队的待遇?名不正言不顺且不说,似乎还有惯坏他们的嫌疑。那么如何具体解决,恰战后重建问题提上政府工作日程,借鉴学兵军特区政府的战后重建模式就成了欧阳云理所当然的选择。
出任务就有专项津贴可拿,这是学兵军经过实践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保持军队高昂士气的办法,将此延伸到国防军的管理应该不成问题。且,国防军由原中央军和地方军队组成,其中的官僚主义太严重,也是到了让他们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以及清除自身优越性的时候了。
让军队参与战后重建,欧阳云还有一重不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