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在军营做大锅饭 第4节(2 / 3)

加入书签

官难断家务事’,便让衙役把娘轰走。咱能怎么样呢,咱平头百姓还能跟官府对着干不成,那不是找死吗?只能忍了。告官告不了,打回去也打不赢,娘一人再强,你二叔和三叔他们两家联手,娘又哪里是对手。再者说,闹大了,也不好看。”

张翠玉气得放下碗,抹抹嘴:“走了也好,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也免得再受他们两家人的气。”

吃过午饭,苗薇和苗青姐弟俩在家洗碗收拾屋子,苗兰和张翠玉去找牙郎联络买主。

说来也巧,她们母女俩刚到牙行说明了来意,牙郎便和她们说,正好上午从都城临安那边来了一家人,看样子还算是殷实之家,他们正要买房呢。

经牙郎从中间相撮,很快苗兰她们便把房子和铺子卖了出去,包括铺子里的货,一并卖给了买主。

张翠玉拿上钱和签好的契书,脸上都笑开了花:“没想到竟这般顺利,我还以为要寻摸上好几日呢。”

苗兰也松了一大口气:“娘,那我们现在就回去收拾。”

母女俩一起回了家,门一关,苗兰便对张翠玉道:“娘,我们赶紧缝制些口袋。”

张翠玉问:“缝什么?”

苗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在肚兜和底裤里面缝上口袋,用来装银钱,这样就不怕被人发现,不怕被偷了。

要是装在肚兜和底裤里都被人发现了,那就意味着她们也危险了。

张翠玉听她说完,很是赞同。

她动作利落的翻出所有的肚兜和底裤,又找出不用的棉麻布,用剪刀剪成块状,把针线筐拿出来,母女俩坐在屋里缝口袋。

第一个口袋,由苗兰口述,张翠玉来缝。

到了后面,都不用苗兰说,张翠玉麻利的便缝上了。她在针线活上到底是经验老道,苗兰才缝出一个口袋,她已经缝三个了。

张翠玉缝完自己的底裤和肚兜,又朝对面的屋子喊道:“薇薇,青儿,你们俩把底裤和小衣也拿来。”

苗薇和苗青两人各自把自己的衣裤拿过去,张翠玉接过去继续缝。

缝完了口袋,便是分装金银。

金银还是下午现兑的,平日里他们都是用铜钱或者绢帛买买东西。

因书中的设定是处在乱世,压根没有票据这种东西,日常的货币是铜钱和绢帛,黄金白银在平民间不常用,银子一般都是作为军费或者赏赐等。但出行时,倒是可以将铜钱兑换成金银,便于携带。

苗家一座二进院的宅邸和两间铺子,卖了三百贯钱,加上她们原有的存款,总共有四百八十贯。

一贯钱等于一千文,也就是一千钱,折合成白银是一两。

由于战乱不断,导致物价出奇的贵。

拿安宁县来说,苗兰家的一座二进院宅邸,占地总共两亩,能卖到二百贯的价格。两间铺子,每间各五十贯。

这里的米价,稻米一斗是十五钱,四十斗米六百钱,一贯钱不到,足够他们一家四口人吃上半年。

糙米的价格能便宜些,十钱就能买到一斗。

寻常百姓一年的收入,大概也就三贯钱,基本不会超过三贯。

张翠玉将四百五贯钱换成了五十五两金,剩余的三十贯,二十贯换成了白银,另外十贯钱则装在包袱里,拿来路上花销用。

收拾完金银细软,她又去整理后院屋里的粮食。

看到鸡笼里那两只老母鸡和几只刚养不久的小鸡,张翠玉心痛地叹口气,探身进去捉出来。

“兰儿,你们在家等着,我去把鸡卖了。”

苗兰急忙道:“娘,小鸡卖了就行,两只老母鸡留下,一会儿杀了,我做成干煸鸡丁,用油纸封装好,可以带在路上吃。”

张翠玉:“哎,那也行。”

她放下两只老母鸡,用竹篮把几只小鸡装好,端去了隔壁赵婶子家,以最便宜的价卖给了赵婶子。

回来后,张翠玉便在后院杀鸡。

苗兰眼见着天色不早了,趴在张翠玉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什么?”张翠玉惊讶地看着她,“你这丫头,买那些玩意儿做什么?”

苗兰摸了摸鼻头:“留在身上有用,以防万一。”

张翠玉定定地看着她,感觉自己这个大女儿突然好像变了个人。

她也没多想,起身去屋里拿出两贯钱给苗兰:“去吧,别让人发现了。”

苗兰拿上钱,分别去两家药铺各买了三两草乌,总计六两。

每两草乌三百钱,六两草乌,花了一千八百钱,两贯钱还剩二百钱。

战乱时期药材更是贵得离谱,就这都还是比较便宜的,因为草乌毒性较大,用这种药材的少。

像寻常的甘草、白术和木香等更贵,一两野生白术六百钱,一两野生木香七百钱。

平日头疼脑热的,一副药少说需要二两药材,病情若重,药也就重。

两三幅药下来,就得花去两三贯钱。

寻常百姓,真的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