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今夜开始试验(1 / 2)
陈翔沉默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道,“我查了查一些国外的设计资料,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详细怎么做的很少提,但是大概方向倒是有了一点参考。”
然后他就详细介绍了一下,“国外的设计,是利用计算机仿真,优化桥壳内油道,和设置特定的挡油板,来完成在不同转速下,被动齿轮带起润滑油飞溅或者泵效输送润滑油,利用精心设计的挡油板向不同位置分配定量润滑油的方式。”
颜苿听后,陷入了一阵沉思,“看起来,他们在这方面仍然还是比我们先进很多,只不过具体有没有相关数据可以查询?”
陈翔摇了摇头,“没有,我查了很久,没有什么数据值得我们参考的。有一些零星的数据,也没有什么价值,还不如不看,看了说不定先入为主,把我们带偏了。”
大家陷入了沉思,理论上,不管数据有用没有,拿出来看看再说嘛,但是陈翔既然这么说,肯定这些数据都没什么大用。拿来也没什么价值,就不浪费时间了吧。
大家又商议了一会儿,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三个方向存在问题,一就是垫片材料,二是润滑问题,三是设计结构问题。
此时,要从哪个角度来解决问题,都不容易了,材料已经用的最好的,老丁师傅对于这个的看法已经很明确,要换不是不行,那寻找新材料的时间完全无法确定。
如果是设计问题,现在也基本不大可能进行全盘修改了,不仅是来不及的问题,那几乎对新桥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等于否决掉了大家所有的工作,这方面,大家冷静分析认为,前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设计方面不存在重大问题,推翻重来既不现实 也没必要。
那么,恐怕要集中解决的就是润滑问题了。
国外那么做?
国内要怎么做?
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大家思考来去,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是有些无解。就算是陈翔给出了一个方向,那又能怎么办呢。
董泽星想到了一些什么,说道,“那个,王明翰不是在京城那边大学里学习仿真计算吗?是不是让他想想办法。”
颜苿道,“我也想过找他解决,但是之前他们的方向大致与材料相关,也有一些结构设计的仿真计算,但是按照陈翔刚才所说的思路,这已经涉及到流体力学了,这方面,别说我们没有相关的内容,就是京城,恐怕也没几家能够涉及到相对深的理论了。”
这就是技术差距,还真不是大家发奋图强一下就能解决的,它需要长时间的观察、试验和钻研。
所谓流体,就是指能流动的物质,既包含气体也包含液体,比如润滑油就是其中一种,它的特点就是流动的,它和固体是不一样的,固体静止在那里,你也可以根本它的结构、材质等去推算它的剪切应力和法向应力,而流体则完全不同,它静止的时候,你拿它什么办法也没有,只有动起来,你才感受到它磅磗的气势和动能,用学术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流体只有在运动状态下才能够同时有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的作用,静止状态下其作用面上仅能够承受法向应力,这一应力是压缩应力即静压强。”
咱们都看到过潺潺的溪流,同样是水,它们对世界的作用除了饮用就是观赏,然而,大家看到山洪暴发时,洪水能裹挟几乎一切物质,势不可挡、摧枯拉朽。
一杯水,扬向天空,一万个人扬一万杯,就有一万种形状出现,你怎么能够把握得住它的形态呢?
怎么知道哪一杯扬起来更有效率呢?
这就需要计算了,但是这种计算,太难了。尤其是润滑油,什么时候喷多少,这谁知道啊,多了不行,影响效率,少了不行,很快垫片就报废。
大家讨论来去,最后都觉得通过润滑来解决可能是最佳方案了。
但是其它问题也不能忽略,时间不等人了,颜苿只能决定所有问题都解决,但主攻润滑问题,毫无意外,老丁就需要继续去找新材料,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配方。
董泽星则负责重新审查全部的设计图纸,试图看看有没有没注意到的错误设计,虽然大家都觉得这样很难有什么结果,但试试再说,说不定发现漏洞呢?
而颜苿则带着主力继续研究润滑问题。
他们捣鼓了三天,都一无所获。
试了各种办法,都很难达成统一意见,王明翰那边也接到了颜苿的任务,答应立即开始寻找流体专家和仿真技术。
秦威不知道,不代表就一定没有。
发展到今天,理论上中国的工业体系最全,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制造,说不定就有人钻研这方面,或者已经有所成就了呢。
先找再说。
但是等王明翰去找,颜苿等人也不能干等着。
他们围着新桥讨论了三天后,余锦图提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叫土法上马,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减壳开窗”。
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
只不过,余锦图叹气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