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章 用竹篾编制农具(1 / 2)

加入书签

李悠然从李民家院子里出来。

又来到杨志军家里。

院子里,杨志军正在用竹篾编着什么?

李悠然眼前一亮,这是一门好手艺啊!

李悠然之前还想着,是不是找人学习一下用竹篾编制东西的手艺?

这门传统手艺现在正在逐渐失传,他觉得挺可惜的。

“杨叔,编啥呢?”李悠然走近院子说道。

“是悠然啊!快来坐。”杨志军笑着招呼道。

然后放下手里正在编制的东西,就要去拿凳子。

李悠然忙道:“杨叔,不用,不用。要坐的话,我自己去拿。你继续编,我看看你编东西。”

杨志军笑道:“那杨叔就不和你客气了。”

说完后从新坐下,继续编制东西,又说道:“这几天比较空闲,打算编一挑箩篼备用。”

果然是在编箩篼。

虽然还只编了一点点,但大概已经能够看得出来了。

箩篼在农村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主要用来挑东西,收获作物时通常要用到。

而箩篼都是用竹篾一点一点编出来的。

杨志军见李悠然一副很有兴趣的样子,有些意外的说道:“悠然,你对这个有兴趣?”

李悠然点头道:“是啊!我还说什么时候跟杨叔学一下这门手艺呢。”

杨志军更是意外,现在的年轻人竟然还有对这门手艺感兴趣的?

不过,这是好事情啊!

看到现在的年轻人都对这门手艺不感兴趣了,杨志军和村里其他会这门手艺的人,其实也觉得非常遗憾。

这门不知道传承了多少年的传统手艺,搞不好就要慢慢失传了。

没想到李悠然竟然有兴趣。

杨志军哈哈一笑,说道:“成啊!这门手艺其实不算难,关键就是要熟能生巧。就比如将竹青和竹黄分开,刚开始很难,但熟悉了之后,就挺简单了。”

一条竹篾,由竹青、竹黄和竹膜三部分组成。

外层为竹青,为青绿色。内层为竹黄,为淡黄色。

至于竹膜,则附于竹黄里侧,可用作笛膜。

用竹篾编制东西,需要将竹青和竹黄从中间剥开,一分为二。

竹青部分称青篾。竹黄部分称黄篾。

主要用青篾编制东西,黄篾用得很少。

因为黄篾的韧性和强度都很差,轻易就能折断。

而青篾无论是韧性,还是强度都很高,不易折断。

杨志军说着,还拿了一条没有将竹青和竹黄分开的竹篾。

一边用弯刀将竹篾剥开,一边给李悠然说一些操作上的技巧。

虽说主要是熟能生巧,但一些基本的技巧,还是需要的。

李悠然听得很认真,这些可都是匠人们宝贵的经验。

之前,李悠然其实也经常看到村里人剥竹篾、编东西。

但那个时候没想过自己要学,所以也就随便看个热闹。

和现在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杨志军很快就将一条数米长的竹篾,分为了青篾和黄篾。

看上去十分轻松。

但李悠然知道,如果自己去操作的话,很难。

尤其是过竹节的时候,十有八九会将竹篾弄断。

必须要多多练习才行。

讲完剥竹篾的技巧之后,杨志军又说了一些挑选竹子的技巧。

并不是每一根竹子,都适合用来编制东西。

必须要会挑选竹子。这是用竹篾编制东西的第一步。

这一步非常重要,也非常讲究。

竹子没有挑好,后面的工序往往都会事倍功半。

甚至根本无法用,还得重新去找竹子。

这一点李悠然之前知道,只是不清楚什么样的竹子,才适合用来编制东西?

现在听杨志军讲了之后,感觉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一个小小的挑选竹子,里面也是有大学问的。

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这句话的确没错。

学习了不少技巧之后,李悠然才想起正事还没办呢。

于是,将400块钱拿了出来,递给杨志军,说道:“杨叔,给你卖黄鳝的钱。你的黄鳝全部都卖了,卖的是50块钱一斤。”

杨志军是八斤黄鳝,刚好400块钱。

“悠然,这……”杨志军一阵惊喜。但也和李民一样,不太好意思拿钱。

李悠然劝说好几句之后,杨志军才终于接过了钱。

然后说他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感谢了?

李悠然笑着让杨志军不要客气。

“悠然哥,我们来啦!”这个时候,孩子们兴奋的声音,从院子外面传进来。

然后很快,就看到一群孩子跑进了院子。

“悠然哥。”

“悠然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