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10节(1 / 3)

加入书签

周秋萍提了集团的规划,总部人不会多,主要就是个汇总的功能,各家公司就是一支队伍,平常大家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后续招兵买马,开疆拓土,具体我不会干涉,但我会关注。要是招来的人干不了事儿,反而到处捅篓子,说明的是什么?说明是将的眼光不行,那我就得管了。要是开疆拓土不挣钱,反而不停地虚耗,那我也不能干看着。当然,必要的前期投入是肯定要有的,大家自己把握。”

她笑道,“在咱们这个地盘做生意,有种说法叫一手找市场,一手找市长。但那是国企的说法,放在咱们学校,那就是在市场经济里过日子,眼睛也要盯着政策。如果不关心的话,政策一旦调整,前期投入就要打水漂了。简而言之一句话,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她叨叨了一通,又给大家发胡萝卜,“不用紧张,大家现在干的就不错,就是在管理上要细化。集团会有审计部门,不定期抽查审计,该清楚的东西还是清楚的。不然到时候各位高管发分红,都不知道该怎么计算。这个红息,是职务红息,也就是大家在位子上干一天,就有公司分红。但如果不干了,那就没了。”

她还要继续往下说,什么叫做实事求是。不是照着漂亮话做事,而是踏踏实实做了事之后,宣传部门再想办法提炼出如何说漂亮话。

旁边响起了一声吆喝,周秋萍转过头看,负责施工现场的人正朝着岸上喊。

岸上站着个灰头发的外国人,捧着相机举起手来,似乎在强调自己的无辜。

施工人员已经跑上去问,他是谁?跑到这里来干啥?举着个相机想拍什么?

对方态度倒是挺好,主动介绍,他是美国有线电视台的记者,来海城是为了采访股市动态。听说这里有一艘大船,所以过来想看看,不知道他可否登船采访?

周秋萍笑着上了岸,大方表态欢迎采访,还特积极地跟人家说明:“这不是普通的船,这是一艘航母,我从乌克兰弄来的,我们要把它打造成航母主题乐园。10月1号就接待游客,到时候您要是有空的话,能过来采访报道,我们非常欢迎。”

记者问她啥她就答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为什么要买航母?舍不得呗,不忍心让大船真变成废铜烂铁。况且它有投资价值。

你买航母干嘛?就像你看到的那样,打造航母主题乐园呢啊。这艘航母你脚下站着的土地以及周边,都会进行开发。

记者问了半天,最后又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去航母上看一看,瞧瞧主题乐园究竟是什么样的。

可惜先前特别大方的周秋萍,这回却摇头拒绝了:“不行,现在它是施工现场,时刻存在危险。很抱歉,现在它还不方便接待访客。”

老外记者强调他可以戴安全帽,可以做好自我防护措施。

然而周秋萍还是坚决地摇头,甚至不惜举例子:“盛装打扮过后的美女欢迎欣赏,但这个变美的过程就不要直播了,会破坏大家的期待和想象。还请您耐心等待,等到10月1号,我们的航母就会隆重登场。这也是我们东方集团全体员工送给广大市民,送给我们伟大祖国生日的礼物。”

记者磨了半天还是没有下文,只举着相机不愿意离开。

周秋萍又不能限制人家人身自由,再说她压根就没想过要限制。她朝人家礼貌地点点头,就又重新上了航母。

船上的施工人员倒是挺紧张,询问她的意思,要不要阻止这个外国人拍照?

周秋萍完全无所谓:“随便,他不上来就行,不然磕着碰着哪儿出事了,不说咱们得赔钱,那也够晦气。”

她还指望这航母好好挣钱呢,可不敢叫它变成凶器。

岸上的记者还在喊着,但没关系,隔着远海风又那么大,他的声音早就被吹去了天涯海角,周秋萍完全可以当做听不见。

她还有心思跟大家叨叨呢:“现在咱们国家搞改革开放,做生意。大家看到外国公司,免不了会觉得咱们好落后,想跟人家学。但这个学的过程,咱们得有自己的筋骨在。人家外国人进来做生意还讲究个入乡随俗,我们拿人家的东西用,也要自己消化。社会主义,咱们是跟苏联学的,那如果我们不走中国特色,那也跟着嗝屁了。再往前说,马列主义到了中国也要有我们自己的解读,农村包围城市。不然按照苏联的套路来,咱们是不是得先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然后再走社会主义?那折腾的功夫,这事儿就黄了。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脚踏实地,再好的东西,不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白搭,用起来你就浑身膈应。”

岸上的人喊的都没动静了,也不耽误周秋萍继续给自己的高管们洗脑。

干活吧,踏踏实实地干活,生意人就干生意人的事,别把自己整成思想家政治家,那不在咱们的业务范围之内。

真要有想法的话,自己可以写出来,积攒一段时间,说不定还能出书呢。

岸上的记者还在叫着呢,叫的覃经理都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