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61节(2 / 3)
说到这个, 就要谈一谈匈牙利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虽然它地处欧洲, 但当地饭菜有点类似于中国北方菜系。所以他们对中国北方菜的接受度也很高。毛大姐的手艺足以应付。
以卢振军的老派思想, 餐馆吃的就是手艺。只要厨师水平高, 那就不愁生意做不下去。
除此之外,毛大姐还有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她会说匈牙利话。
没错,去年春节她出国的时候,别说匈牙利话,就连26个英文字母她都不认识。
可在她手艺得到了山海公司的人赏时,决定留下来之后,她就展现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
其实她在公司烧饭,每天接触匈牙利人的机会也不多,就是去菜场采购而已。
但她闲下来就看电视啊,什么新闻电视剧她一个不落地看,看不懂就连蒙带猜。碰上公司的翻译在时,她还主动拉人一块看,然后跟人请教。
学习这种事,一个要天赋,一个要努力,还有一个就是要主动。这三点加在一起,真没什么学不会的。
反正现在毛大姐走在匈牙利的大街上都不怕,因为她能听懂人家说话。
高兴同志都深深地佩服了,还认真地看余成,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你肯定像你妈,又聪明又肯钻。”
余成居然被她夸得不好意思了,下意识地接口道:“我比不上我妈,我妈学东西特别快。人家做点心,她看一眼就知道该怎么调馅料了。还有说话也是,我妈以前在的厂是三线工厂,工人来自五湖四海,各地的方言都有。她跟人家说几回话,那边的方言他就能听懂。”
周秋萍也佩服:“你妈真厉害,太牛了,她肯定能把餐馆开好。你学外语快,是不是也遗传你妈呀?”
星星特别认真地强调:“我学习快,我遗传爸爸。”
周秋萍不假思索:“你妈我以前学习很好的,不信你问你干爸,你妈我还是班长呢。”
卢振军哈哈大笑:“对对对,很厉害,女同志都很厉害。”
卢小明默默地看了眼大人,没吭声。
他认识两个妹妹的时候已经上小学,不是全然无知的孩童。他知道余叔叔不是妹妹的亲爸爸。
但好像大家都忽视了这件事,他就不开口了。
因为华商自杀的事,卢振军本来心情挺沉重的,但现在听着孩子的童言稚语,他又舒展了些,还笑着夸奖叶文兰:“女同志可不是厉害嘛,小叶和他爱人搞报纸就搞得有声有色。”
现在《旅欧报》已经成为匈牙利乃至整个东欧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华语报纸。
它最独特的地方不仅仅在于用中文介绍了匈牙利的各项政策和各种困境的解决办法以及商务和地理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还用匈牙利文介绍了华人市场,各种商品的销售地点以及相关商务知识。
这样一来,有了这份报纸,匈牙利本地人想买中国货就知道该去哪儿买了。而到匈牙利做生意的外国商人也可以借此了解华人市场。
因为这报纸还有一张英文版,缩略介绍的相关商务情况。
一份报纸受不受欢迎,就看它能不能提供大家想要的信息。50福林一份的售价,让它在华人圈里地位超然。
当然,也有遗憾。那就是匈牙利对于报纸发行权控制的很严格,迄今为止,《旅欧报》无法以正规渠道发行。
匈牙利的管理部门不管华人自己怎么传播报纸,却不会让他们卖给匈牙利人。
好在中餐馆已经开遍了布达佩斯的大街小巷,其他城市也有。它们就成了这份华语报纸最好的传播媒介。甚至有人为了了解中国货的情况,特地去中餐馆看报纸,当然,碍于情面,他们也会买点吃的。
如此一来,中餐馆当然欢迎报纸的进驻。
这种不可思议的传播模式,让《旅欧报》名气越来越大,甚至不少当地主流媒体也从上面摘抄文章,或者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
卢振军没说出口的是,这也是他今天到海关来,为什么要带上叶文兰的原因。
她在布达佩斯的媒体圈已经小有名气,实在不行了,可以借用媒体朋友的笔杆子和打字机来制造舆论压力,让海关退步。
卢振军感慨万千:“你说这些开餐馆的都是老熟人了。人家碰上了难事,咱总不好撒手不管。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接了。”
做生意就这样,只要不是一锤子买卖,那就得互惠互利,才能常做常有。有的时候,结下的人脉比一笔买卖更重要。
周秋萍朝叶文兰竖起大拇指,真心实意地夸奖:“你可真厉害。”
叶文兰立刻摆手:“谈不上,主要是市场空白,大家刚好用得上。”她又开玩笑道,“最重要的是卢总不怕亏本。”
在异国他乡办报纸真的不挣钱。海外早就流传一句至理名言:自杀的最好方式就是办报刊杂志。
现在大批华人被驱逐,《旅欧报》也失去了大批读者,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周秋萍想了想,给她出主意:“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