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80节(2 / 3)

加入书签

往下怎么发展。对了,股票抛出去没有?”

陈自强想起来50万的深发展股票,没好气道:“卖掉了,才40出头,亏了一半不止。”

这还是因为他出手早,找了很多人帮忙。

如果换成现在,那就彻底完蛋了,根本没人接手。

周秋萍的心态特别好,进股市了,不亏就是赚。

40出头的卖出50万股,那也是妥妥的2000多万,有啥好不满足的?

“这钱我近期有用,就不投进股市了。”

陈自强被转移了注意力:“你还差这点小钱吗?你下一个投资什么?债券?”

眼下债券也是个热点呢。

周秋萍否认:“我要扩大养鸡场的规模,要盖厂房要买机器,还要招人,花钱的地方多了。我还欠了银行的贷款呢。”

陈自强瞬间成了泄气的皮球。投资这种事真的带有强烈的玄学色彩,他跟着周秋萍的步伐没少挣钱,现在当真上瘾了,恋恋不舍地强调:“你要看上了什么新玩意,可千万得通知我啊,你吃肉我喝汤。”

周秋萍笑出了声:“您谦虚了,你现在也是一方资本大佬。后面我跟着你混才是真的。”

她挂了电话。

余成虽然只听了只言片语,但因为知道前因后果,反而很快就把事情给串了起来:“你说,会不会是因为启动了调查,所以这个合并方案才推进的特别快?”

照理说这种大规模的合并案要按照国际惯例和香港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进行,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得由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对原野公司进行数月的财务审核,估算出它的合理价值之后才能进一步推进。

除非买方和卖方都非常着急。

曹氏着急,理所当然,曹董急着通过掌控原野来实现集团在内地的布局。而且这个过程也是他搭建官场人脉的关键。

毕竟一个漏洞百出的原野公司能够成功发行股票,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而这些部门之所以如此积极,大概并不是单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展现中外国资企业试点的成果。

在这种打造明星标杆式企业的心态下,原野的掌门人就享受了种种特权。

曹氏集团通过合并原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这种特权地位。那么曹董再想运作儿子的事就简单多了。毕竟规则是既得利益者制定的,特事特办太常见了。

而原野公司原先作为一个明星企业,本来应该待价而沽,姿态放的很高,起码要挑三拣四一番。

但上面的调查组一下来,即便是内部审计调查,对公司一把手来说也是极大的刺激。本来就是虚假出资违规分红转移资产又急着套现离场,那原野自然顾不上端架子了。难听点讲,这就是姣婆遇着脂粉客,一拍即合。

所以这个合并就进展的尤为迅速。

周秋萍听到这儿,忍不住乐了。确实有道理。照这样说,她还算是此次的推手之一,加速了事情的进展。

毕竟如果上面不启动调查的话,两边还有的拉锯战呢。

就是不知道事情进展到这一步,这出戏到底会怎么唱下去?

陈自强人在深圳,毗邻香港,得到消息自然迅速。他看了报纸甚至来不及打电话跟周秋萍细说,直接传真了过来。

香港报纸都是繁体字,习惯了简体字的他们虽然能够囫囵吞枣看个大概,但毕竟比不上习惯繁体字阅读的人。

加上高女士大字不识几个,同样好奇不已,所以朱莉当仁不让地担起了读报的任务。

这张报纸上的大标题文章核心内容在于披露原野公司的真相。报方认为那位彭董是利用现有法规漏洞偷步。

而且有意思的是,原野创建时5家股方只有新业和深海两家国营公司投入的股本。

其中深海公司的承包人也就是那位彭董以私人身份出资,15万股本的资金由深海公司垫付。另一位个人股东也就是彭董的妹夫以及当时的港方资本开生公司共投入的45万股则由新业公司垫付。

也就是说,这所谓的外资引了个寂寞。

而且新业公司和深海公司这出资也相当有意思,从银行划拨款的时候,它的用途写的是货款,而不是股本。

众所周知,货款是可以自由进出的,但股本却不能随意抽调。

照这样看,大家都是空手套白狼,都想借鸡生蛋。所以接下来实际上一分钱没出的开生公司将30万的股权转移给润涛公司也理所当然。因为所有的股东都围绕着当时还不是董事长的彭董转。

而他接下来之所以能攫取更多的股权,甚至不需要他搞阴谋诡计。

因为以一年兴办12家公司而名噪一时的新业公司的掌门人实际上经营方式就是承包。新业公司主动建议润涛公司承包原野,原因也简单的要命。

刚入局的润涛公司主动提出要增加股本,再度注入300万资金。新业公司掏不出同样的钱,就想干脆退出算了,要不干脆让润涛公司承包原野。

香港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