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27节(2 / 3)

加入书签

我想当那个点火的人啊,可是我手上的资金不够。”

曹敏莉愕然:“你钱不够?你的货款不是已经到账了吗?”

她清楚是因为高兴同志要在香港注册公司,用的资金就是从这笔货款里抽出去。注册公司花不了多少钱,1,200万美金应该还能剩下不少,足够秋萍驰骋内地股市了。

周秋萍长吁短叹:“可我不想把美金兑换过来呀。换过来简单,换回去难,以后说不定它们还能派上大用场呢。”

苏珊笑了起来:“谁说让你兑换成人民币了?你不会从银行借钱吗?”

天啦!为什么每次这个人都能够做出让她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的事?

看来大家说的没错,现在的大陆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比方说她对面的这位亿万富翁,居然从未想过从银行贷款。

周秋萍认真地强调:“我想过的,但现在贷款卡得很死,根本不放贷。”

苏珊无语了,认真地强调:“亲爱的周,你不要忘了我们ada公司在香港注册,她是一位港商,她使用的是外汇投资,而外汇在银行可以贷款人民币。不然大陆又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接受外汇结算,你让过来投资的人怎么开展工作呢?只要你往银行存入足够的美金,你愿意贷多少款就能贷到多少款。”

周秋萍眨巴眼睛:“也就是说,我从银行贷个几千万也可以?”

“对。”苏珊是优秀的助理,精通各项业务,“只要贷款金额按照你们的官方汇率不超过拟抵押的外汇金额,那就完全ok, no proble!而且,贷款是没有利息的,当然,存入进去的外汇也不计利息。”

周秋萍都要捂胸口了。

她的老天爷啊,这真是重大利好的消息。对企业来说,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持平,那绝对大半夜都会笑醒。

高兴同志在旁边听了半天,突然间冒出一句:“哎呀,那我这个洋帽子可真没白扣,也太划算了。”

一波三折外贸路(捉虫)

周秋萍这人能处, 她说要砸钱炒热海城股市,她就真的一把投入了8位数。

从银行拿到贷款的时候,她还调侃母亲:“股市有涨有跌, 这万一亏了, 咱养鸡场办不起来怎么办?”

高兴同志自认为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完全无所谓的状态:“那就再做买卖, 多挣钱就是了。”

彭阳在旁边逗趣:“您老现在是港商, 要不干脆也弄几个合资企业,赚他个几十万美金。”

这话要摆在几十年后说,别人肯定要说这人觉悟不够,还退伍兵呢,专门给军人蒙羞。

但这是1990年,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 在对金钱的渴望情绪下, 在摆脱贫困的深切愿望前, 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都一降再降,堪称魔幻现实主义。

你能想象吗?这个时代, 温州某地方有人在报纸上求购二手机械, 等卖方把货发过来, 他却迟迟不交货款。卖方找上门了,看到的就是一则报纸上的讣告,说他已经死了。

卖方一见这情况, 只能自认倒霉,因为没办法跟死人计较啊。全村都帮着一块撒谎, 就这样把机械免费骗到手。

当地人就靠这种完全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的方式催生了整个南方地区最大的二手机械交易市场。

一切朝钱看, 能赚到钱就是本事。大家关注的不是手段体不体面, 而是能不能挣钱。

相形之下, 高兴同志简直堪称道德楷模:“我才不呢,我不跟他们搅和在一起。”

周秋萍竖起大拇指,夸奖母亲:“那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对,阿妈是个假港商,但外汇是真的外汇呀。那300万美金的注册资金,可不是从国内转出去的,而是从东欧转出来的。正儿八经地创了外汇。

可如果借壳身份跟国企搞合资,那就完全不一样。全是左手转右手地折腾,一分钱的外汇也没弄进来。

谁知高女士嫌弃地一挥手,半点不掩饰看不上的心:“就他们,一天天不干正经事儿,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出去摆个摊子卖仓库里的东西,还一个个眼睛长在头顶上。我跟他们合作,肥的也要被拖瘦,瘦的肯定被拖死。”

得,老太太不是不想挣快钱,而是她今非昔比,跟故事里的那个台湾小青年不一样。那人反正一穷二白,不怕被连累。

她不一样,她可是挣过大钱的人。

周秋萍快被膨胀的老太太给乐死了。现在高兴同志自我感觉很良好嘛。

她点点头,拍拍阿妈的肩膀:“好,保持住。”

转过身来,余成就跟她商量:“秋萍,我们几个开会商量了一下,想把服务部现在的闲置资金也动起来,搞个投资。”

龙卡卖得好,收入自然高。虽然他们整个服务部的人工资奖金分红都不少,为了搞研发,投入的本钱也不低;但还是留存了大约350万的资金。

这么大一笔钱,放在银行存利息的话,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完全够养活一个服务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