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05节(2 / 3)

加入书签

女士虽然看不惯那些人,倒没觉得他们有什么好不可思议的。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在大陆是很正常的,难免有人尤其是一些工人会发散过度,觉得我跟私人合作,我捣乱就属于给资本家点颜色看看,让对方知道我不好惹。

农民就很少有这胆量,因为他们地位一直不高。

苏珊下楼拿水果,闻声笑道:“这不算什么,当初我们刚到内地投资的时候,还有工人故意磨洋工,理由就是不能便宜了资本家。”

周秋萍直接翻了个白眼,冷笑道:“就是欺软怕硬。要是觉得委屈了,他妈不直接拒绝了他们的上级。又不敢,只觉得别人不能把他们怎么样,装什么大头蒜?”

高女士安慰她:“别气了,随他们去,以后来一次报警抓一次,以为是在他们家一亩三分地上由着他们撒野呢。”

周秋萍摇摇头:“我不生气了,他们还不配!我是想养鸡……”

高女士吓了一跳:“你还打算抢他们生意呀?”

虽然也不是不行。

江心洲那么大一片地,真弄个养鸡场,也并非搞不起来。但得跟李老头商量好了,不然养鸡场和养鸭场要打架的。

周秋萍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在想今后10年,鸡肯定有大市场。首先,肯德基来了,生意做得很好。一堆洋快餐品牌都抢着登陆。咱们国内也有店做炸鸡生意,现在就已经呈现出吃鸡大赛的状态。这意味着各家都需要大量的鸡肉。而目前的状况是,没有大型的鸡肉供货商。每家店都是各自为战,自己想办法解决鸡肉来源。但这样会占用店家大量的精力,而且卫生也难以得到保证。其次,除了快餐店之外,一般家庭餐桌上鸡肉的比例也在增加。比起养猪养羊养牛,鸡长一斤肉消耗的饲料更少,成本低,而且公认的鸡肉很营养。大家愿意吃鸡,就需要更多新鲜的鸡肉。很多人不喜欢去菜市场,超市今后会逐渐成为主流,他们不可能售卖活鸡,而是需要包装好的鸡肉。”

现在超市还是相对新鲜的概念。

高兴女士虽然逛过卡拉ok房的自选超市和江州饭店里面的进口商品超市,但还是没办法理想买个鸡还要跑到超市里面去。

不怪她如此缺乏想象力,因为现在的超市在大陆发展阻力重重。

防盗措施不到位,让很多贪小便宜的人,注意,他们不是穷,只是单纯地想占便宜,随手偷盗状况特别严重,被抓到了也没啥严重的后果。他们不当回事儿。

很多人即便不买,也不满足于光看,而是将商品的包装拆的一塌糊涂。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商品的损毁率特别高。

大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自选超市——羊城友谊商店开设的自选超级商场,开业没多久,就因为损失太大,不得不停业了。

正因为如此,虽然80年代陆续有超市在大陆的大城市开张,但到目前为止也没形成大气候。

周秋萍却十分笃定:“以后超市会成为主流的,大家买日常生活用品,第一反应就是去超市。”

好吧,高女士表示接受,但她不明白女儿说这些的意义在哪里。

“我认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家禽屠宰场,应该会有市场。”

因为政策的限制,周秋萍感觉自己的快餐连锁事业估计难以取得长足进步。等到92年春天政策松动时,说不定肯德基麦当劳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

这两家巨头能够在今后几十年都屹立不倒,自然有它身为国际连锁巨牌的优势,一般的店都不是他们的对手,除非和它们错位竞争。

如果放在一年前这个时候,周秋萍对自己信心十足,感觉无所畏惧。

但从去年秋天到现在的遭遇,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很难突破时代的局限性。社会大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个人几乎没可能抗争。

她当然不甘,她也可以选择硬杠。但身为一个买卖人,她更加愿意降低风险获得效益。

如果做不了洋快餐行业的领头羊,那为什么不做他们的供货商呢?这也是个朝阳产业,很有发展前景。

供货商的规模做大了,挣钱也不比洋快餐少。甚至如果发展的好,他们可以直接做成半成品,然后自己开店。

高女士听了半天,突然间冒出一句:“合着折腾了半天,还是要养鸡呀。”

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当年农村放松政策时,他们村头一条就是原本每家只能按人头养一只鸡,改成了能养两只,再后面变成你高兴养多少就养多少,只要养得起。

折腾了一圈,竟然像是回到十年前。

周秋萍毫不客气地吐槽:“你先前不也打算养猪吗?”

高女士理直气壮:“我那是准备做猪饲料。”

可惜事业还没开启,就被迫先折戟,想想都心酸。老太太到现在还惆怅呢,上画画课的时候,老师念了那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她就觉得是她的写照。

周秋萍笑道:“那你也可以接着做鸡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