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263节(2 / 3)
“100块。”周秋萍笑眯眯的,“去卖软件,每卖出一套,我给你100块的提成,愿不愿意干?”
她慢条斯理道,“你想出国留学的话,最早也得明年才能过去。而且3万块,够你在国外花吗?穷家富路,钱在外面是最不经花的。既然你现在走不了,不如用这段时间好好挣钱,起码把你的路费和学费挣出来。”
李东方茫然了。
挣钱,他当然想。
可推销商品,他真没干过呀。
他这辈子唯一一次推销就是把软件技术卖给了面前这位周经理。
他总不能再卖第二回 吧。
目标是抢占市场(捉虫)
临时工是搞研发的, 不会推销,周秋萍只能手把手地教。
她把销售小组(嗐,其实目前也只有徐文文和李东方两个人), 拉过来开会, 开始给他们布置任务。
“你们需要一家家地跑单位,先从江州各家政府机关开始。所有使用电脑的单位都是我们的目标。我要求这些单位起码都见过我们的操作系统。”
李东方下意识地拒绝:“人直接把我们赶出来了, 你当衙门这么好进。”
徐文文反驳:“你怎么就知道进不了?你又没试过。所有的单位都能进的。”
李东方想朝这姑娘翻白眼。她又没跟官老爷们打过交道, 不知道这些人架子有多大。但凡看过他们的德性,都不想再跟他们说半句话。
周秋萍没解释个中原委,只叮嘱李东方:“这事儿你跟着徐文文,她带你去做。”
但徐文文的勇气也仅限于把人领进门而已,至于说服人家购买他们的系统,她是没这个底气的。
《电脑世界》杂志社之所以愿意接受他们的系统, 是因为不用掏钱。免费又好用的东西, 谁不喜欢?即便需要用上一年, 他们也毫无意见。
但免费政策可一不可二,总不能以后都送, 不卖吧, 那不是赔本赚吆喝吗?
周秋萍摇头:“当然不白送, 三千块钱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四通的打字机可得2万呢,白瞎了电脑。”
李东方下意识强调:“那是四通,名声在外的四通, 跟咱们这个龙卡比不了。四通是中关村的老大。”
周秋萍意味深长道:“四通的那位创始人是不是跑了啊?”
李东方脸色大变,目光警觉地盯着她:“你要问什么?想从我身上挖信息, 只能说明你想太多了我们根本扯不上关系。”
“你误会了。”周秋萍摆手, “我的意思是四通已经碰上大麻烦, 总经理跑了, 没人撑起局面,你觉得还有谁会购买他们的打字机?想想清楚,使用打字机的都是哪些单位?”
李东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还没从激动的情绪中平缓过来。
倒是徐文文的成长背景让她对一些事情反应极为迅速。
那就是政治敏感性。
四通的当家人出了事儿跑了,四通的处境就尴尬了。在历次□□中锻炼出来的人都极为敏锐,秉承一个原则,能切割就切割,能不惹麻烦就不惹麻烦。
当家人都跑了,还说他管的公司没问题?闹得沸沸扬扬,这么多人的吃喝住,钱从哪儿出的?是不是你们公司就是他们的活动小金库?
连徐文文这个其实跟此事没有什么实际利益关系的人都忍不住这样想,何况局内人呢。
身处官场,最重要的就是小心表态。其他这事也许他们会马虎,但在这种事上他们一定会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徐文文盖棺定论:“四通估计悬了。”
周秋萍笑眯眯地看着她:“然后呢?”
徐文文咬牙,下了狠心:“他们撤退空出来的市场就是我们的市场。”
周秋萍摇头:“不仅仅如此,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抢占的市场也是我们的市场,我们不能轻易知足。”
李东方下意识地想泼冷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中关村不止有一家四通。”
周秋萍认真道:“你能告诉我中关村的那些公司有什么独一无二,令人赞叹不已,永远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方吗?除了做代理和倒卖批文。”
李东方本来已经准备滔滔不绝了,愣是被她最后一句话给噎了回去。
中关村号称中国硅谷,但在它的发展早期,也就是80年代,它的主要业务还真就是这两项。
就比方说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出来的人办的科海吧。前年营业额就破亿了。哪儿来的钱?靠倒卖批文。
在这个时代电脑主要靠进口,民营企业拿不到进口的批文,国营企业有,可后者用不上。以科海为代表的一批中关村公司干的就是向国营企业买批文,然后倒卖pc机的活。
这玩意儿的利润有多高,看看人家成立三年就破亿的营业额就知道了。
这可是1987年的营业额过亿。
即便大名鼎鼎的四通,它家除了卖打字机之外,还有笔被人津津乐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