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75节(2 / 3)
家逛了一圈,太阳快落山时又到公园转了转。这时候梅花还没开败,看着怪喜庆,还有一树红花,大家也说不上究竟是西府海棠还是早樱,干脆不纠结,就站在树下让小徐给他们都拍了照片。
待到暮色风声四起,小孙才询问客人们的意见:“咱们是去老莫吃饭还是上哪儿?”
周秋萍对莫斯科餐厅挺好奇的,主要是后来苏联解体了,俄国菜在中国没啥市场,她上辈子也没吃过。
不过因为中午连着吃了两顿,到现在她也不觉得饿,便问大家:“想吃啥直接说,说好了我请客。”
张国富不好意思再叫她破费,一顿老莫是实打实的硬消费,再说她想开的是快餐厅,去老莫也学不到什么,便表示:“要不咱们尝尝北京城的小吃吧。”
“对对对。”曹师傅跟找到知音一样,瞬间就眉开眼笑了,“就吃小吃,来了北京城,肯定得吃地道的小吃。”
其实是他今天受打击大了,连吃两顿馆子,连个厨师都见不到。沾了洋人的玩意儿,果然落不到好。
还是吃小吃自在,他就不信卖小吃的还不自己做,全靠机器动手。
其他人也附和,纷纷表示就想吃小吃了。
1989年北京城的夜市文化已经颇为发达,小孙眨了下眼睛,心中便有了思量:“去东华门大街吧,不远,开车十分钟就到,那儿挺热闹的。”
大家伙儿没意见,直接上车出发。
待到了地方,天光已经站完最后一班岗,就剩下沉沉的暮色了。不过谁也没在意天色的变换,因为大家的目光都叫夜市摊子给吸引了。
不愧是皇城根儿,瞧这一溜儿小吃,什么油茶、豆汁、炒肝儿、炒灌肠、卤煮火烧、炸嘎吱盒、锅贴、羊杂汤,还有莲子羹、烤鱿鱼串,甚至还有家摆了牌子卖温州鱼丸汤。再一问价钱,基本一两块就能填饱肚子。
周高氏长长地吁了口气,认真道:“可算是有老百姓能吃得起的东西了。”
小孙笑道:“哪里能都跟洋快餐似的呢,一般馆子也没他们贵。”
正月里天还冷着呢,尤其到了晚上,气温十分感人。走在夜市摊子边,所有人都觉得暖融融的。这回东西便宜,大家放开了胆子点,瞧见新鲜的就来一份尝尝。
周高氏给俩孙女儿要了羊杂汤,配着锅贴和油酥火烧吃,感觉特别实在。
周秋萍端了碗卤煮小肠,又酸又辣的,颇为够味儿。
其他人也手上拿着吃的,一边尝味道一边听曹师傅点评小吃:“还是差了火候,像这个锅贴……”
他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核心意思就是差远了。正宗的牛肉锅贴才不是这个味儿呢。
众人都笑,周秋萍也恭维他:“哪里能跟高级厨师的手艺比。你啊,自立门户开家馆子,肯定门庭若市。”
哪知道曹师傅早就是惊弓之鸟,赶忙强调:“不不不,我就在店里干,我不出去。”
他在私人馆子里吃的教训还不够吗?那还没自己当老板呢,都闹得不可收拾。要真是他自己干了,说不定他到今天都出不了大牢。
周秋萍笑道:“那可好,是店里的荣幸。”
星星急着催促妈妈:“吃肉肉。”
她现在胃小,好些东西怕吃了不消化,妈妈和奶奶都管着她。就说吃锅贴吧,周秋萍只把里面的肉馅挑出来给她尝尝味儿,她还没吃过瘾呢。
现在小东西催促,当妈的人哑然失笑,转头招呼摊主:“再来一份锅贴。”
结果一抬眼睛,她笑了:“呀,卢老师你也来北京了,开会啊?”
卢振军循声看过去,同样眉开眼笑:“哟嚯,你们这热闹了啊,成一大家子了。让我看看,都要了什么,哪种好吃啊?”
张国富赶紧站起来跟领导问好,被他摁住了:“吃你的,哎,要吃饱了还得上摊子上来。中午人家在肯德基办喜宴,就那么点东西,吃了跟没吃似的。哦,倒是灌了一肚子汽水。”
大家都惊讶,周秋萍笑道:“中午我们也去肯德基了,上三楼瞧见人家办婚礼,没能进去。”
卢振军得了空位置坐下,立刻表示:“进去了也没啥意思,东西贵还吃不饱,哄哄小孩子还差不多。要我说啊,有那钱,真不如置办好席面。”
曹师傅可算是找到知音了,赶紧附和:“就是,给我三十块,就绝对能办一桌谁都挑不出嘴的好席面。”
林师傅有些失落:“那有啥用?人家生意多好啊,就没一家饭店有他们生意好。”
曹师傅愤愤不平:“这就是崇洋媚外!”
卢振军笑笑,没接话,只问周秋萍:“怎么都跑北京来了?结伴旅游?”
尤其是曹师傅和林师傅,完全的生面孔,怎么凑一块的。
周秋萍半开玩笑道:“听说肯德基生意好,想开个洋快餐店挣钱。还想请卢老师你帮忙介绍路子,看哪儿能买到白羽鸡。”
卢振军愣了下,仔细回想,还真的挺赚钱。就那点玩意儿,两块鸡、一点土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