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73节(1 / 3)

加入书签

洋快餐少了薯条和汉堡,等于缺失了灵魂。比起炸鸡块,她反而更加喜欢吃薯条。

小孙笑了起来:“没有,来来去去就这几种。”

他也觉得不可思议。这么简单的快餐,这么单调的品种,居然能够吸引这么多顾客。

去年儿童节当天,这家店卖了20万。全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400多万,拿了全世界7700多家肯德基餐厅日销量和年销量两个冠军。

中国市场的厉害,都要吓死老外了。

周秋萍笑道:“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听说莫斯科的肯德基餐厅生意也非常好。”

周高氏不以为意:“那是人家苏联人有钱,吃一顿不当回事儿。”

张国富摇头,直接否认:“苏联人可没啥钱,他们日子过得比咱们还紧巴呢。据说大街上全是排队的人,买牛奶买面包都得排长队。”

何谓咂舌:“苏联老大哥也过成这样了,这日子真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站在肯德基的店里说这话,总叫人觉得多了层意思。

张国富赶紧转移话题,叮嘱跟着自己的兵:“注意啊,这店是怎么装潢的?你可别回去以后就两眼一抹黑了。”

基建兵拿起相机咔嚓嚓拍了几张照,跟领导保证:“没问题,我能全都画出来。”

从排队开始,小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整个店面的装修上。无论是店门口的人偶像,还是店里装修的色调,他都仔仔细细地观察。尤其是金黄色灯具、浅柚木色座椅以及深黄色的地砖,都让他印象深刻。

要怎么形容呢?在这种环境中,感觉整个人都沐浴在午后的阳光里了,明亮又舒服。服务员们的笑容也跟太阳一样灿烂,叫人看了就清爽。

他也算吃过不少饭店,但从来没见过这么干净的。一点点油烟都看不到,店里的卫生间也清清爽爽的,都在里面,人都觉得自己尊贵起来了。

用个不恰当的话来说,就是人家卫生间都比一般餐饮店的厨房干净。

这,大概才是肯德基为什么能卖这么贵还有人过来买的原因。

大家吃完的手上的套餐也没离开。考察嘛,当然是里里外外都看个遍。

这间肯德基足有三层楼,500多个座位,规模的确够大。

他们逛完楼下,又往楼上去。不管哪一层都座无虚席。

张国富感叹:“这一天得卖多少钱啊?”

500多张座位,每个客人起码消费10块钱,加在一起,数字肯定很惊人。

小孙笑道:“好几万呢。当初投资了几百万,听说人家就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本钱全收回头了。现在每天做的都是纯利润。听说美国人都吓坏了,完全没想到北京市场会这么好。他们之前在香港开店都没开下去。”

曹师傅一时间忘了对自己工作的担忧,与有荣焉:“那当然,这可是北京城,全国人民都看着呢,怎么会生意不好?”

他们看完了2楼,又往3楼去。

都上了楼梯了,大家才懵逼。里面这花团锦簇的,干嘛呢?原来洋人的快餐店也办婚事呀。那让大家喜宴上吃什么呢?

一行人都好奇,想往里面凑。

站在楼梯口的服务员赶紧过来解释:“不好意思,这一层被包了办婚礼。请你们去楼下用餐。”

周秋萍赶紧应下:“好,我们马上就下去。”

嘿!她知道肯德基给小孩过生日,蛮长一段时间特别流行这个。

没想到,现在的肯德基还承办婚宴啊。

这花的钱可不少了。办一回婚宴,起码有几百号客人。即便每人都只有一份标准套餐,那光是喜宴,也得掏上几千块了。

一行人掉头就走。

里面坐着的客人,有人正好抬起头,看着门口一晃而过的笑容,愣住了。

卢振军和婚宴主家寒暄完毕,转头过来准备喝口可乐,他顺着下属的视线看过去:“谁呀?”

余成垂下眼睛:“没谁,就是几个客人闯上来了,被服务员劝走了。”

卢振军笑了:“难怪人家会跑错,我还是头一回见快餐店里办婚事的呢。”

稀奇稀奇真稀奇。

作者有话说:

本章的背景资料,文中人说的未必对,这时莫斯科其实没有肯德基。

1984年,时任中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司长陈耀春率团到美国考察肉鸡生产;有一次聚餐,大家和美国爱拔益加育种公司亚洲区家禽健康部经理赵公舜博士一起品尝了美国炸鸡快餐。回国之后,领导安排让我写份美国炸鸡快餐的报告。报告呈交到上级,很快被批准了;批文确定引进炸鸡设备资金共50万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包括8万美元(1984年,1美元兑换人民币约23元)。然后,我请北京市的一名外教协调,按照批文从美国进口了三套炸鸡设备,并特邀上级领导等有关人员品尝。由于当时对裹面工序、调料比例等炸鸡工艺不太懂,大家品尝后觉得不好吃,那三套进口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