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24节(1 / 3)

加入书签

正因为这样,他才想捡漏,好挑走尖儿货。

哪知道这人一开口就是包圆。

周秋萍笑眯眯的:“买肉的时候,人家还得给你搭块骨头呢。何况是买磁带。”

古明远不服气:“那是以前,现在我想买瘦肉就是瘦肉,想买肥肉也是肥肉,谁给我搭骨头啊?”

周秋萍点头:“没错,那你以前为啥还得听卖肉的吩咐呢?物以稀为贵,那时候物资紧缺,能买到肉就不错了。是不是?现在不也一样,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你要是能找到更便宜更划算的货源,我也不会强买强卖呀。”

古明远想了半天,咬咬牙下了狠心:“那又是一个价,包圆的话,就不能5块钱一盘了,太贵了。你得给我降价。”

周秋萍不假思索:“好了,我也没空跟你讨价还价。你看这么多人等着我开店呢。10块钱三张包圆,最低批发起步30张,也就是一百块钱。同意的话,回头就给你货。”

她知道自己的行为相当霸道。

上辈子她刚开始卖衣服时,特别恨上家的霸道。因为有些款式和颜色好卖,有些真的卖不出去。每次剩下尾货,她要么打折处理,要么辛辛苦苦跑几十里地到乡下集市上去卖。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足以抵消利润了。

结果人总归会活成自己讨厌的人。

上辈子没做到的事,这辈子就不会落下。

因为包圆销售效率最高啊。

虽然磁带不容易摆坏,但她也不能让它们一直放在这儿,太占地方了。

古明远还要跟周秋萍讨价还价。她已经不耐烦地转身就走。

古明远看她好像真不在乎的样子,只好松口:“行行行,10块钱三张就10块钱三张。我先要100块的。”

以他帮忙修补磁带的经验,这位周经理拿出来的好货不少,30盘磁带,修补好了,即便一盘只卖10块钱,那也是300块,足足挣了两倍了。

大不了就是多花些时间。

周秋萍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啊,所以后面陆续有人找过来要求批发时,她都照搬给古明远货物的标准。

不得不说,10多年改革开放的春风真没白吹,省城人民的经商意识一点也不弱。包括来买磁带的大学生,都知道以贩养吸。

咳,不是,是以当二手贩子来满足自己追求音乐爱好的需要。

这些人的学习能力也一流。不过是相互间私下交流,居然就知道该如何修补残破的磁带了。

周秋萍不管这些,她可不会干技术垄断的事,况且她也做不到。

她对自己下家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允许在省城城区范围内销货。

原因很简单,现在城市还没开始大规模城镇化建设。老城区就那一亩三分地,你卖我也卖,大家都卖的后果就是恶性竞争,彼此压价。

为了所有人都能卖个好价钱,向远方出发吧。

反正马上就快放寒假了,自己把磁带带回家,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内卖,才不会亏本。

米瑞克音像店的热潮一直持续了一个礼拜才渐渐恢复正常。正常的标准是它每天的销售额固定在4万到5万之间,差不多是巅峰期的一半。

刨除前期投入包括装修在内的25,000元,这门生意的利润完全是暴利。多少走私船都拍马莫及。

周秋萍不敢得意,她还要马不停蹄地进一步优化产品。

磁带上得贴价格标签了。这事儿真不能耽误。不然结账时,收银员都为难。

店里的宣传单该更新了。新整理出来的磁带,又增添了不少歌手和乐队的作品,必须得及时反映在传单上。不然大家一时激情过去,音像店会留不住客的。

还有就是,周秋萍想办本杂志。

这念头挺疯狂的,她一个满身铜锈味毫无文艺细胞可言的商人竟然想办杂志,而且还是她自己都没啥兴趣的欧美流行音乐杂志。

但她知道这有市场,因为现在国内纸媒基本上不提欧美音乐,连摇滚都带有禁忌的意思。

这么多受众,需要渠道来满足他们的渴望。配着打口磁带应运而生的就应该是相关背景的杂志。这样大家才能更方便地欣赏欧美音乐,也能培养更多的听众。

自从那天晚上和欧小飞谈过话之后,她就一直琢磨这事儿,而且越琢磨,她也觉得此事并非天方夜谭。

要办一本专门介绍欧美流行音乐的杂志,她目前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个是大量的打口带让撰稿人有源源不断的音乐可以欣赏,他们撰写的稿件也就不是凭空捏造了,具有强烈的实际意义。

另一个关于欧美乐坛的情况,尽管现在国内媒体很少甚至是基本不报道。但他们并非身处国内就绝对没机会得知外面的情况。

撰稿人可以听广播呀。

80年代,大家想学外语,有个重要途径就是听bbc广播。尤其在教材缺乏的年代,很多人都是硬听广播锻炼出的英语。

bbc广播台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