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62节(2 / 3)

加入书签

,三人提前收了课本,赶在食堂开饭前五分钟到达,可算避开了高峰期。

晚间第一节课是七点一十开始,吃完饭三人去操场散步,发现晚上来运动的人也不少,打篮球的、踢足球的、打乒乓打羽毛球的都很多。看来这是要把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理念贯彻到底啊。

六点半的时候三人进了教室学习。思教和法基是全校的公共课,教室特别大能容纳一百多人,为了能让坐在后面的人也听清楚,上课的老师声音就特别大,说得上是声若洪钟,而且他非常有激情,抑扬顿挫,叫底下的人听得神采奕奕。

快十点的时候这门课才结束,大家匆匆赶回宿舍,抢热水呀!

因为第一天上课就布置了作业,大家洗漱完都没上床,规规矩矩的坐到桌子前完成自己的课业。

考上了大学的人在挑灯夜战,没考上大学的人也没放松自己,照旧坚持苦学。

三月初,《群众日报》就发表了今年要进一步把高考扩大化的文章,同时对高考的考试对象有了一定的要求,比去年收紧了一些,其中一条就是超过三十岁的人就不能再考。

郑立强今年27岁,看到这个限制条件,他产生年龄焦虑了。再加上他着实想念林若绣,孤枕难眠啊,对考大学的决心就更强了。

为了能好好复习,郑立强不再加班,每天晚上都会找出林若绣当时的笔记,专心研读。

不过还是有些干扰,都来自于双胞胎。

双胞胎现在六个月了,正是喜欢模仿人爱闹爱叫唤的时候,动不动叫爱尖叫或者大哭,但又不能放任孩子一直哭,哭坏嗓子了咋办?况且六个月的孩子能坐起来了,恰恰是学爬的时候,更要人盯着。白天有林母照看,晚上不好再劳烦老人,只能让郑立强自己盯着。

因为看顾着孩子,所以他这学习效率并没有提升太多。

除了郑立强,林家还有一个人也变得上进起来,那就是小弟林振兴。

他昨天陪着钱小羽去省医学院报到,回来后大受打击。

钱小羽长得漂亮,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他也不会一见钟情。既然他能一眼喜欢上,别人也能啊,所以就报到这天,钱小羽就受到了男同学们的殷勤对待。

那些男同学啊,个个长得高大俊朗,又是大学生,衬得旁边的林振兴暗淡无光。

甚至还有人直接对他说,他和钱小羽是两个世界的人,没有共同语言就没有未来。

尽管钱小羽对那些人不苟言笑,但林振兴心里还是着急了。

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混日子,考不上大学,那当个厂长,还是配得上吧。

厂长?也就他这楞头青敢想。

林若锦干了十来年、加上机缘巧合,才当了车间大主任,勉强摸到了副厂长的门槛,他这个还没一天工龄的人竟然立下如此大志,只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他也不傻,没再去外面找厂子,靠着林若锦和郑立强牵线帮忙,进了纺织厂。这里头熟人多,以后好办事嘛。

说来也是他的运气,因为厂子里一部分年轻技师去读大学了,厂子里的人才储备就有些青黄不接,所以厂里决定好好培养还在厂的年轻人。于是他这个今天才去上班的高中生,就被主管看中,定为可大力培养的人才,将他分配给老师傅带,暗示他只要学得好学得快,就能早日转正加薪。

这般激励下,林振兴自然是一反常态,发奋图强了一把。

不过有句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不知道他能坚持几天?

作者有话说:

[1]引用了微积分的百科词条

林若云的大学第一天, 是新奇中略带一点疲惫,毕竟下午没课能睡个午觉补补精神, 放松放松大脑, 到了第二天那就跟打仗似的,时间紧任务重,忙得跟陀螺一样。

上午先是英语听力, 还是女教师,不过这位比昨天的精读老师看上去更干练一点,到了教室就发试卷, 然后放录音带, 检测众人的听力水平。做完后让前后左右桌的人交换卷子, 互相批改,再报分数, 她还给登记了,作为平时成绩。

大学里的第一堂考试就是来得这么猝不及防。

有的人底子不错, 考及格了, 甚至有八、九十分的,林若云算其中一员。郑秋菊和陈曦在底下给她竖起了大拇指。

董舒悦更是厉害, 居然满分。不过得了满分,她依旧面无表情,淡定得很。

当然, 更多的人是不及格,陈曦三十多,郑秋菊只有二十多分,更惨的还有零分。

零分这个是真的绝了, 都是选择题, 就算全选a总能蒙对一个吧, 偏偏那人就是避开了所有正确选项,怎一个惨字了得。这也从侧面暴露出当前国人哑巴式学习英语的弊端,读写没问题,就是听说的能力欠缺得很。

第一小节课就是听录音改卷子,第二小节课老师分析听力材料,讲解答案。她讲课的风格和精读老师一样,都是比较快的,重点的部分详细讲、不重要的就简略提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