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8节(2 / 3)

加入书签

用来换床垫。农村可没什么棉花,用的都是自己编的棕垫,棕垫板硬不软和,就在上面铺一层稻草杆子,干燥吸水汽,还有弹性。

换上新稻草后,连床位都高了一些。

陈爱学在上面翻来翻去,兴奋道:“还真别说,这稻草铺的床倒是比棉花的舒坦。”

林若云也附和:“是呢,焦烘烘的,感觉有股太阳的味道。”

“你一说太阳,我就想起用稻草铺床的另一个好处了。”陈爱学一脸得意,“以前大哥,我是说咱们之前那个家的大哥,他家儿子爱尿床,一到冬天,整个小院都挂满了褥子。冬天又没啥太阳,一时半会儿都晒不干,院子里臭烘烘的。

你说,他们要是用这稻草铺床,尿了就尿了呗,风一吹就干了,晒在晒不干就拿去厨房烧,多方便啊还不臭呢。”

“哈哈哈哈”林若云一想起他说的那个画面就觉得好笑,“他八成会觉得你又在羞辱他了。”

陈爱学却毫不在乎,“随便他想去,反正难受的又不是我。”

林若云翻过身,亲了他一口。她就是喜欢他这副厚脸皮的性子。

厚脸皮好呀,不会让自己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会叫身边的人跟着一起受委屈。

分到了粮食就可以准备养小鸡。

这时节是最好的,天气不冷不热,也不容易起病。一只鸡仔五毛钱,为了怕中途死掉,林若云买了四只鸡仔,全是母鸡,指望着它们快快长大天天下蛋。

陈爱学跟着爹和哥哥们去镇上的加工厂打米、碎玉米,一百斤的加工费是一毛钱,不要糠皮就不用交加工费。不过这米糠也是稀罕的,拿回来拌着菜叶子喂鸡喂猪都是极好的,如果阔绰点可以用这糠皮当柴火。所以不管啥用途,糠皮是必须要的,那一毛钱也是省不了的。

到了十月初,天气就逐渐转凉,一场秋雨后,四只小鸡仔就只剩下三只,但已经褪去鹅黄的绒毛,长出了黑褐色的羽毛,勉强算是站住脚跟。

趁着天晴,林若云又进了后山林子采菌子。

分家后,自己掌勺才知道柴米油盐的可贵啊,为了多存一点粮食,地里的豇豆、茄子都被她做成了干货。

除此之外,她还学会去薅红薯藤的嫩芽,只掐最顶上的那个嫩叶,拿回来用开水一焯,加少许油盐,嫩滑又爽口,好吃得很。

就连陈爱学都被她赶到后山和竹林里,捡枯枝落叶回来烧火,不然光指望队上分的那点柴哪够。

总的来说,分家后的日子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十月中,天又热起来了,一连着好几个大太阳,队长说可以挖红薯了。

收红薯也是个大项目,一批人割藤,一批人挖薯,一批人去泥装筐,一批人挑回去晾晒,倒不是为了晒干,只是除掉一部分水分,一则是这样方便储存避免腐烂,二则是这样的薯更甜。

红薯藤已经长得非常粗壮,割下来喂猪也吃不完,就剁成小段晒干,等到冬天泡开再喂猪。

陈爱学被分去挖红薯,大约是没干过这活的原因,第一锄下去,就把一个碗口大的红薯挖成了两大瓣,叫队长看得一脸心痛。

队长说:“你再挖一锄试试?”

陈爱学又一锄头下去,还是挖破了。

队长果断把他调去搞运输,不留他祸害宝贵的粮食。

当然,尽管队长是一边考察一边分工,尽量想把所有人都分到合适的岗位上,但一天下来还是有不少挖破了的红薯,不过没出现那种大的被挖破,都是小的、长条的。

这种超级小的、破了的,就会被筛出来,各家分一点回去吃,完好的就进粮仓。

挖了三四天,又下起了小雨,雨天挖出来的红薯不好保存易腐烂,加上也没其它活,就不用出工了。

刘氏终于有了时间织毛衣,吴氏和李氏则是缝补衣裳、纳鞋子,陈老爹和两个儿子出去跟人摆龙门阵。

陈爱学和林若云则是在家看书,一个教一个学,都乐在其中。

陈抗美就是这时候回娘家的。

见到女儿,吴氏立马收了手上的活计,“抗美啊,你咋回来了呢?这么大的雨呢。快进屋换件干衣服。”

林若云和陈爱学也出了屋子,冲了杯白糖开水递给她,“大姐喝水。”

陈抗美道了谢才接过水,环顾一圈,问道:“大哥和二哥呢?不在家吗?”

“他们出去转悠了。咋,你找他们有事?我去叫他们回来。”

陈抗美按住欲起身出门的吴氏,“是有事儿,不过也不着急,咱们先做饭吧,等吃过午饭我再说。”

有客人在,这顿饭自然是合伙吃的。

不过做饭的空隙儿,吴氏也跟女儿说了分家的事。陈抗美想法看陈老爹一样,早晚要分不如早点分,少些纷争。

午饭吃过后,陈抗美便说起了回家的缘由。

“大哥、二哥、三弟,我们厂子里要招工了。这一回,你们都有机会。”

陈爱国激动得从板凳上跳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