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4章(1 / 2)

加入书签

罗汉斋,取十八罗汉吉祥之意,以十八种素菜精制而成。这道菜里的食材虽不名贵,但是要凑齐三菇三耳等等,却是颇费心思的;正宗的做法里烹饪步骤也相当繁复,所以也有说这道菜是佛门最奢华的一道素斋。

李毅笑着道,“从色泽上来说,色彩华丽,香味上,也是清香四溢。就不知吃起来如何了。”

“嗯!爽滑软烂。”六子说道。

“口感丰富,很是清爽。”李毅道。

“味道独特,鲜美至极,清澈入心。”方默南笑着道,“而且还营养丰富,滋补养生的功效。”

“没想到这里的素斋也这么好吃。”倪宝红说道。

方默南懒洋洋地笑道,“食素不但有益健康,还可正心修德,而这素斋简朴,更加可以抚慰人心浮躁的心境,一入佛门欢喜地,顿抛贪念痴嗔,心生欢喜。正是:

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

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岳厚鸣笑着道,“什么都能让你说出道道来,快吃吧!”

众人不再言语,吃饭的速度就快上许多。既然罗汉斋被称为佛门最奢华的一道斋菜,那么价格自然就不那么便宜了。

结完帐,出来素心斋,“咱们接下来上哪?”方默南问道。

“来了,怎么也得去山顶看看。”李毅指指山顶出有一座亭子。

“好啊!登高远眺。”岳厚鸣笑着道。

方默南他们看着亭子很近,可也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登上山顶。亭子是八角亭木质结构,顶部形成八角,各自翘起,像一朵开伞的蘑菇,它结构简单,线条分明,但却别有一番简洁、清新、亲切的模样。更重要的是,这亭子里除几根柱子外,四面通风,人在亭中,可以看到四周的景致。

极目远眺,风景尽收眼底,有一种自由,随和的风韵。

“嗯!这里果然是个风水宝地。”方默南看完后,摸了摸鼻子笑了笑道。

“此话怎说?”六子站在她身旁好奇问道。

“ 看风水即是“登山看水口,看明堂”。”方默南浅显地说道,“水在风水中非常的重要。”

方默南给他们指了指山中溪流,“ 水有来有去,有水床,有水口。水亲朱雀,缠玄武,绕青龙,包抄白虎为养阴之水。水要回旋,要到堂,要上阶,要拱背,要入怀,要弯抱,要囊聚,均为上吉之水。经曰:“逆水一滴,胜于万脉”故曰风水看地之妙诀先取龙气,龙气旺则人丁兴旺;这山的走势就向一条蜿蜒曲折的龙。”

“还真像。”倪宝红顺着她指指点点的地方,笑着道。

“嘿嘿……这简直就是教科书似的版本。你拿着风水书照本宣科地都能看出来。”方默南道。

六子抬起手腕,看看表,“天不早了下山吧!”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指上山虽费力但不容易发生危险,下山虽省力却容易失足。

六子和岳厚鸣不再亏待自己,租了两个滑杆,他们二人坐在滑竿上一人抱着一个孩子,从而加快下山的速度。

“嘿嘿……你们也成了地主老财了。”方默南跟在滑杆后面打趣道。

六子和岳厚鸣刮了刮鼻子,眼神回避,尴尬地讪笑,就是不接着话茬。

小时候看电影的时候,见到过滑杆,双枪老太婆坐过,江姐也坐过。人家那是为了革命。当然在看乌龙山剿匪记中钻山犳和四丫头坐滑杆的,自然和革命前辈无法比了。

滑杆是两根竹杆夹着一把腾椅的运输工具,有的叫轿子把抬滑杆的人叫轿夫,它不是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的产物,据说徐霞客游历名川大山时,所费不赀,其中舟,车,马,轿耗之无数,那其中的轿就是滑杆。

骄夫他们是地道的,标准的,典型的本地山里人仔细一看,他们青一色的精壮,老练,黝黑的皮肤,结实发达的肌肉,高高隆起的肩,较细的脚踝穿衣随便,脚下是草绿色解放鞋。尽管阳春三月天气并不热,肩上都搭着一条白毛巾

“大爷,抬他们累不累。”方默南好奇地问道身旁的男人。

“习惯了,比他们重的俺们也抬过。”他是个四十来岁,目光炯炯,大眼睛,说话豪爽的轿夫。

“哎!干什么都不容易。”方默南感慨道。

他听着方默南小大人儿的话语,哈哈一笑,“小朋友,大实话,家里的耕地本来就少,连饭都吃不饱。这两年还算好的了,俺们又没什么文化,能凭力气争点饯还能贴补家用,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呀!

“这也是靠山吃山。”倪宝红笑着道。

“这也是吃青春饭的。”方默南抿嘴说道。“年龄大了可就干不了喽!大爷没想过干别的嘛!”

“干别的?俺们大老爷们除了这把子力气,能干什么?”

“能干的多了,剪纸、面人、糖画、吹糖人、泥塑、书画、篆刻、草编、木版年画、葫芦烙画、剪影、豆艺、纸雕等等,还有传统的手工毛线编艺、虎头鞋、刺绣、绢锈、布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