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承秋波 第24节(1 / 3)

加入书签

林昭昭抿着唇,心中坚定几分。

大约过去两个时辰,酉时左右,春日天晚得没那么快,天际尚未擦黑,方阳送来一沓南诏语的书,摊开放在林昭昭面前。

两个时辰,林昭昭心算,从京城到京郊查看土地,大约要一个时辰。

也就是说,她极有可能还在京郊,而他们不带她走远,肯定是裴劭已经发现她不见,全城和附近都会搜查,他们不想冒险。

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同时也伴随一个坏消息,一旦她翻译完,他们一定会杀了她,再潜逃走。

她也没有太多拖延的机会,如果假装翻译不出,他们发现她没有价值,又是累赘,那也是小命难保。

想通这个关节,林昭昭许久未进水,她舔了舔干燥的嘴唇,说:“麻烦能否给我一碗水喝?”

方阳盘腿坐在她面前,没有动。

林昭昭又说:“唇焦口燥的,我没法集中注意力。”意思便是说,自己会翻译得慢。

方阳回:“夫人深谙南诏语,怎么会没法集中注意力。”

嘴上是这么说,他还是出门去叫人弄水,而后,为了让林昭昭能拿笔,她手上绳子被解开,那瞬间,她仔细对比自己和方阳的差距。

不行,太过冒险,即使方阳一个不察被她撂下,外头还有一个女人。

林昭昭放弃这条路,她揉揉手腕,嘴上埋怨了句手疼,就着天光,摊开桌上书契,垂眼看下去。

方阳一直盯着她,观察她的神态。

而林昭昭除了皱眉,便又是微微点头,似乎尚未看懂书契内容,只从文字方面去分析,她一手摊开一本南诏语,开始在上面找字。

发现林昭昭确实没立刻看懂,方阳的注意力也就稍往外头去,听外头锅碗铿铿声,应该是那女人在做饭。

他出去,对女人说了什么,隐约是叫女人别照水面了,丑便是丑又如何,事成自然有好处。

林昭昭缓缓吐出一口气。

她手心、后背全都冒出一层细汗!

这所谓“书契”,里面内容赫然是北宁伯杨宵用自己的口吻,讲述废太子陆晟和镇南王勾结之事!

废太子和镇南王约好,一旦京城破,镇南王要助他□□其他四个王爷,未免其他四个兄弟也造反。

所以如果不是裴劭坚守京城,西北军快速支援,此时早就变天了。

镇南王,林昭昭长年在西北,对他的听闻,都是来到京城后的,据说他也是手段了得,在他承袭王位之后,南境太平了有十几年。

只是,镇南王长期驻守南境,没有召唤不得进京。

杨宵表面是为太子行事,实际,是镇南王安插在太子阵营的一枚棋子,为防太子利用完自己,卸磨杀驴,他特意请人以南诏语翻写这封密信。

这本是为钳制废太子,却留下废太子和镇南王勾结的证据。

难怪,难怪杨宵在皇宫里出不来,大抵是名为囚禁实为保护人证;难怪伯府会遭火,大抵为这封信,是有某方势力要拿到它,亦或者毁了它;难怪她会被卷进来,只因她能完整翻译出带有不少生僻用词的南诏语信。

一时之间,所有事情都串起来。

随着陆晟自刎,废太子绝无此势力、也没此必要毁信,如果是镇南王,他怕被揭发,在失了天时地利人和之时,被朝廷端了,定想毁掉这封信。

所以掳走她的人,是镇南王的人?

不,不对。

南境就在南诏之上,会南诏语的人绝对比京城的多,没必要拉她这么个深居简出的女子来翻译,何况直接毁掉证据不就好了,何必多此一举。

林昭昭大脑隐隐翻腾。

所以掳走她的人,并不是镇南王,关乎皇位之事,就只能是各位王爷,至于是赵王安王顺王还是晋王,她没有头绪。

当时她有心记那几位王爷的样貌,但若光凭看脸,就能猜出是谁,她不如去当相师好了。

罢了。

她连忙把手汗擦在裙角,听外面声音,确定暂时不会有人进来,立刻悄声走到那堆破烂农具里,万幸万幸,她翻出一个小小的铁片。

她把铁片藏在袖子里,收拾好自己神情,坐回椅子,在纸上写下一些南诏文,又在“书契”上挑几段几个字,做一些无关紧要的翻译。

方阳再进屋时,便看林昭昭皱眉苦思。

林昭昭说:“你走开点,挡着光了。”

方阳握了握别在腰间的匕首,他瞧着林昭昭,她面容白皙,一身全是娇养的劲,他心内笑了,到底是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可能还以为真是书契。

她生得貌美,方阳动过收了她的心思,到底大局为重,等办成这件事,他自然平步青云,可惜这娇美的小妇人,该死的人,还是得死。

不一会儿,外头那女人端着一锅粥进门来,林昭昭停笔,发现那女人赫然就是烂了脸的“王氏”。

不对,她不是王氏。

不难猜测,她为了隐瞒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