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节(1 / 2)

加入书签

朱常洵不理她,甩掉脚上的两只鞋子,背对着一屋子跪下的宫人们,轻轻摸着那个小兔子。

哥哥真好,送我小兔兔,嘿嘿嘿。他偷偷把小兔子放在嘴里轻轻咬了咬,硬的。

可惜不能吃。

因李时珍不愿接受太医院的职位,所以朱翊钧特地许他在宫里走动。正在怀孕的郑梦境,就日日让李时珍去搭脉。

这日李时珍诊后,让郑梦境停了安胎药,“小殿下身子很康健,娘娘的身体也不错,毋须再服药了。是药三分毒,多用无益。”

郑梦境点点头,却提起了另一件事,“本宫听说,李公的《本草纲目》已经修撰完毕,准备刊发了?”

提起这本凝结了自己毕生心血的著作,李时珍就越发温和了许多,“回娘娘的话,下月初二就刊发于市。”

“李公救治溆儿有功,本宫一直想着要如何报答。”郑梦境微微一笑,“近来总算是想到了个法子。”

李时珍连连摆手,“治病救人乃医者职责所在,赏赐实在不敢当。”

郑梦境脸上的笑意更甚,“李公不妨先听本宫说完这赏赐是什么,才考虑要不要答应。”

“娘娘请讲。”

“不知李公……可否愿意在京城开馆授学。”

开馆,不是开医馆,而是正儿八经地授人医术的地方。

李时珍有些震惊,没想到郑梦境会想到这个。他斟酌几分后,问道:“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

郑梦境笑了,促狭地道:“此等好事,陛下也不会拦着的,李公大可放心。”

李时珍想了想,又问道:“不知娘娘,为何想到要让草民授学?”

“是因为溆儿的病。”郑梦境想起朱常溆患天花时的那段惊心动魄,“我为母,孩子有病有痛,便心如刀绞。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谁也不想看见自己的孩子夭折。”

此时的婴孩,甚至半大的孩子,夭折率是很高的。郑梦境前世的时候,自己的头一个女儿,朱轩姝就是在七岁无端夭折。

“起先本宫也没能想到,不过后来听说陛下让李公和太医署一起想法攻克天花之病,造福万民,这才想到的。我大明朝的真正能精通医术之人实在少之又少,有太多借行医而招摇撞骗败坏医者名声之人,不知累及多少百姓。”

郑梦境望着李时珍,“不知李公意下如何?”

对于郑梦境的这个提议,李时珍说不心动,那便是假的。可他到底有几分犹豫。

从古至今,学医大都为父子相承,或开个医馆挑几个有资质的人继承衣钵。真要像这种如办学院一般的,闻所未闻。且不说李时珍年岁已大,届时必要请了人来一起授课。要是有心藏私,这样的办学倒不如不办。

李时珍谨慎地问道:“娘娘,恕我直言。此等办学几乎有进无出,开支甚为庞大,不知这笔钱由谁来出?”他为郑梦境一一举例,“办学的场地,若是路途遥远,少不得另建宿舍。又有需备厨房等地,做杂活儿的又是一笔钱。另还有需账房先生一个,好的账房没有高价钱却是请不来的。再者学生习得医术后,如何谋生?”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按李时珍所想,不会有太多人愿意去学医。就算天分有限,只落个童生,也能有一些小小的优免,为家中谋求利益。而学医呢?没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根本就学不来什么。大把的时间耗费在里头,却极有可能最终什么都得不到,就连混一口饭吃也许都很难。

李时珍虽然心动,但却并不赞同,觉得有些把钱扔在水里头,连个响声都听不到的那种。

不过郑梦境提出这个建议,自有她自己的盘算。“场地、所需之人和费用,皆有本宫一力承担。馆内学生的所有待遇比照书院。至于谋生……”她微微一笑,“不知李公觉得,军医如何?”

郑梦境想的不仅仅是降低目前人口的死亡率,还有降低兵士的死亡率。大明朝的将领很少,不受重视,被文官们排挤是一点,更重要的是行军打仗那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随时随刻都有可能没命的。无论是募兵,还是屯兵,一场仗下来,将士的死亡率非常之高。他们平时得不到良好的膳食,在受伤的时候也得不到好的医者照顾和良药。有些本是轻伤之人,可能转眼没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而这些为国捐躯之人,每一个人的家中都会收到一份抚恤金。这笔银钱同样由国库支出。死的人越多,国库的支出也就越多。

所以在郑梦境看来,开馆授医从眼下来看,兴许是个奇特的事情,可从长远来讲,非常划得来。一年的抚恤金积攒下来,说不好就足够支撑馆中十年的开支。

“李公兴许觉得,本宫是在异想天开。可什么事都是从无到有。在蔡公造纸前,谁人可知还有如此轻便的东西能拿来书写呢?不是神农试百草,恐怕至今世人都不知道竟有那么多药物可供驱疾之用。”郑梦境努力说服着还有疑虑的李时珍,“若李公实在做不了决断,倒不妨等等看陛下的旨意。”

李时珍挑眉,“旨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