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33节(1 / 3)

加入书签

翌日,京都城里热闹了起来,全城百姓都在热议,口耳相传,道是——

皇太后传谕,皇长子册立届期,必得贤淑为配。礼部具榜晓谕京城内外大小官民之家,素有家法女子,年十五至十八者,令其父母送来亲阅,选一妃以二侧妃陪升[1]。

后来,又有诏长公主长成,宫中六尚局俱缺掌古今书籍金石书画的女史、女才人,着礼部选民间女子,年十岁以上、十八岁以下,能读书写字,并谙晓算法者四五十人,进内预教应用[2]。

果然,未出半日,礼部在全城张榜公告。

大庆当朝者,自建朝以来便偏喜从民间选拔良家女子入后宫,以免权贵者借后宫干预朝政。数朝以来,历届天子枕边之人皆出自民间,未有高官贵勋之女。

礼部层层严选,着重看容态教养、性情言行,反倒是没那么看重出身。

这些消息,自然也传入到了伯爵府里头,众人并未在意,朝廷遴选妃子、女宫,往年也是见过的。

大堂之内,裴秉元与家人道别,准备今日返回玉冲县料理公务。

竹姐儿病已大好,从逢玉轩出来,来到大堂里,眼中流露出些决绝之意。裴秉元本以为女儿是来送行,正打算单独与她叮嘱几句,道:“竹儿,你的人生大事为父自会有打算……”

未说完,谁料,竹姐儿扑通跪地,仰头恳求父亲道:“父亲,竹儿恳请您送女儿去礼部参选,不管成与不成,女儿都想试一试……女儿不是求富求荣,女儿只是遭人算计欺压,若不反扑一场心有不甘。既然总是要依附男子的,便要找个令我心甘情愿的,女儿想进那高墙之中看看,若是为奴或是不中,女儿也绝不叫悔!”

竹姐儿叩头,道:“请父亲为女儿谋个机会,女儿别无他求!”

勋贵人家本是不能参选的,可景川伯爵府已经三代无官,筹谋一番,未必不可。

谁都不曾料想过竹姐儿会打这样的主意,她甚至没有同沈姨娘商量过。

裴秉元神色忧忧,沉思未言。

竹姐儿又继续言道:“诗经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讲的正是女儿此时的心境,本欲屈膝报答爷娘恩德,奈何天降横祸,‘南山律律,飘风弗弗’,女儿亦无所惧。[1]”

朝堂中众人道:“女儿感激父亲长途跋涉归来替我撑腰,感激母亲替我辛苦打算,感激两位兄弟替我出头,感激小娘生我怜我,家中姐妹和睦相待……愈是感激,愈是不甘。父亲勤恳为官,兄弟勤读苦练,伯爵府十数年后又是一番光景,女儿不愿停留在此处拖累父兄。”

言之凿凿确确,态度之坚毅,林氏、沈姨娘上前一番劝说,亦无所动。

竹姐儿对沈姨娘道:“小娘,你曾说过,女儿可以试着自己去寻是非对错的答案。”

她如今便是在找寻答案。

打动裴秉元的是那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出自《诗经·小雅·蓼莪》,他停下打点行囊的手,吩咐小厮道:“去徐家问问,徐大人这两日何时从衙门归家。”

若想办成此事,免不得又要叨扰徐家了。

徐大人如今虽仍在鸿胪寺办公,但已经承了不少礼部的活,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只待礼部陈尚书升二品荣退,十之七八是徐大人替上去。

“谢父亲成全。”

裴少淮站在一旁,欲开言阻止,几缄其口,最后忍住了。

……

翌日午后,裴秉元带着竹姐儿登门徐家。

在听完裴秉元的来意之后,徐大人凝神思忖了好一会儿,才言道:“皇长子册封太子,登时选妃,依照太祖遗训,为防外戚扰政,太子之妃非民间良家女子不可纳,侄女若想参加东宫选妃恐怕不易。裴家虽三代无官,不事朝政,但毕竟承袭着一个伯爵头衔,此番即便冒险参选,也注定得不了正果……此事我亦无能为力。”

若是换作其他皇子、闲职亲王,官家兴许还会宽许一二。

东宫选妃,是圣上要亲自过眼的,谁敢动别的心思。

徐大人又道:“再者,少淮少津二侄此时读书势头正盛,在少年读书郎中稍有清誉,亲家此时送侄女参加东宫选妃,也是不合时宜的。”徐大人出身寒门,在清流中颇得美名,名声这方面自然顾忌得多一些。

裴秉元颔首,应道:“谢徐大人指点,是我考虑不周全。”又问,“若是选任女官,又如何?”

“此事我倒是支持的。”徐大人首先点明了自己的意思,才细细道来,“一则女官读书通文理,外勤于事,内勤于思,辅佐皇后管理宫闱,在后宫当中颇受皇太后、皇后赞誉。我听闻说,上个月司彩陈九妹年老病逝于宫中,孙皇后为其涕泣,伤心不已,女官在后宫之地位可窥见一二。”

“二则侄女年岁不大,进去避避风头,识些贵人,五年之后出来再行婚配,届时或许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最后才道:“只不过,入后宫为女官,不同于男子为官,心思需缜密,言行需灵巧,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