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纳税大户 第133节(2 / 3)
康熙哼了一声,道:“满蒙本就是一家,这有什么好惊讶的,往后你领了差事,需得要稳重行事,不得再如此浮躁。”
“嗻。”玉格忙躬身领了教训。
康熙虽然是教训的口吻,但谁都瞧得出他眼里的满意,科尔沁王爷笑着凑趣道:“皇上尽管放心,玉大人也就在您面前,才这般的、赤子之心,在外头,哈哈哈哈,把三十二块手表卖出了六万多两银子,这般行事,胆量够大,思虑又精细,稳重得很。”
康熙笑着摆了摆手,“年轻人还要多磨练,王爷不要这样夸他。”
因为玉格和科尔沁王爷的这么两句话,一时间殿内的氛围又亲热活泼了许多,事情说完出来后,喀尔喀王爷还笑着同玉格说话道:“听说你的骑射功夫不大好?”
玉格忙躬身惭愧的回道:“回王爷的话,那个、是有些不大好。”
喀尔喀王爷笑道:“不好也没什么,皇上说得对,你还年轻,练就是了,等你什么时候来了草原,本王指两个师傅给你,帮你好好练练。”
“是,多谢王爷。”玉格忙笑着回道。
四阿哥和八阿哥站在一旁,把这番应答收入眼底,各自想了什么不知道,不过玉格知道,他们往后对她会更慎重了。
因为她背后不仅有银子,只要这差事办得漂亮,她背后还会有整个蒙古草原的利益和关系,还会握住半个内务府。
从畅春园出来后,玉格又赶着回到了皇庄。
差事办好后的好处是多,但要把差事办好,要忙的事情也是真多。
崔先生过来问完玉格面圣的详情,深呼一口气压下激动,但脸上的笑意却怎么都压不下。
崔先生见玉格面上淡淡的平静得很,笑着自嘲了一句,“我虽然年纪比七爷长,但这心境还得和七爷学学。”
玉格正要说话。
崔先生忙抬手道:“七爷不必说了,我知道好处再大,您都懒得管这些事儿,您就想和场馆还有玉米迷宫一样,做一个样板出来,朝廷要怎么学怎么学,爱怎么用怎么用。”
崔先生摊手道:“可您如今应该也觉出来了,劳心费力虽然辛苦,可至少能少受委屈,也能多得些自在啊。”
唉,玉格点点头,“先生说得是。”
崔先生又笑了起来,“那咱们就依计划行事。”
“嗯。”玉格点点头。
次日,随着金缕记开业盛况的转述、随着各人对金缕记手表的好奇、随着金缕记店内那将军与军师、文与武交融的场景不断吸引到店外驻足的人群、随着金缕记再次扩大厂房建设的招工、随着内务府和蒙古王爷们合作的消息传开。
总之在各种各样快速传播的新鲜消息里,又额外多了一条、据说是玉格身边人传出的、玉格亲口说的消息:
猩猩毡连着羽毛缎、羽纱、哔叽缎、番紦等等西方进贡和销售的价格会大跌,因为内务府会在五月、七月、九月和十一月,将内务府库房存放的这几样面料清出来卖掉。
至于原因没有说,不过听说内务府如今已经在清点库存了。
“这是哪里来的消息?是真是假?朝廷怎么突然要把这些东西卖掉了?缺银子了?不应该啊,这两三年里,这位玉大人可替朝廷挣了不少银子,除了剿办苗蛮外,朝廷也没有在别处动兵?”
随着消息逐渐传开,京城里的众多商会会馆里头陆续开始了议论。
首先是真假问题。
“不是假的,我问过广聚酒楼的郭掌柜了,是真的,那位玉大人亲口说的。”
“那说为什么卖了没有?”
起先说话的人摇头,“没说。”
“那这事儿可透着奇怪。”
“会不会,”有人脑筋灵活,联想到了内务府和蒙古亲王的合作,和那涉及的数量巨大的羊毛,“会不会是因为金缕记能做出这些东西了?用羊毛?”
同样消息灵通的一人摇头道:“金缕记要在天下的各州各府各县开店,你想想那是多少铺面,他们那店里头都是要铺羊毛地毯的,听说还要常换,嗐,这都能铺出个万里长城了,这点羊毛都未必够他用。”
先前说话那人刚起的心思,又这么的被掐灭了。
那,“是不是这些个布料有什么不好,所以朝廷才不要了?”
这个……
众人对视一眼,倒是有这个可能。
可是,“这东西也不仅宫里用,咱们外头也买了卖了不少,没听人用出什么差错来。”
说话的人紧皱着眉头,这样突如其来,让人半点摸不着头脑,又伤了他们利益的事,最叫人烦躁。
但是烦躁归烦躁,还得拿出个主意来,“这两日,南边就要运一批货过来,咱们收还是不收?”
收不收?
几人一时难以抉择。
“消息是真的吗?”有人又问了一遍。
“是真的,真真的,唉,我亲自去问的。”这人打消了前头说话之人的侥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