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清第一纳税大户 第120节(2 / 3)

加入书签

的被内侍提醒着,进到殿前磕头回话。

玉格表情很有些心虚胆怯加不安,但只从侧面看是看不出什么的,因为她暴露心情的小眼神只往康熙身上瞄,在蒙古藩王和使臣们面前,还是端着御前侍卫的架子。

这毕竟是个大场合,纵然她不在意庄重体面,可□□威仪还是要的。

康熙却并不体谅她这个小心思,一手把着龙椅,一手点着她对坐在下首的蒙古藩王们笑道:“你们瞧,朕还没说什么事儿呢,他就先心虚上了。”

几位蒙古亲王笑着附和了几句皇上的威严后,康熙便抬起下巴对着玉格点了点,“说吧,你今儿找藩国使臣们说了什么?”

玉格道:“回皇上的话,就是那个,皇上也知道那个,所以奴才想和他们做些生意,呃,不是奴才,是奴才的家里人,就托奴才帮忙带句话。”

康熙没什么怒意的轻轻哼了一声,他还不知道是她的家人还是她自个儿?知道那个,那个什么不就是她给自个儿姐姐陪嫁妆把自个儿陪穷了的事么。

“这么说,你已经有章程了?”

玉格老实回道:“回皇上的话,还没有,只是先递一句话,透个意向。”

她只是想卖些奢侈品过去挣些银子而已,这还需要什么深思熟虑吗,带着人往芙蓉记走一圈不就好了吗。

康熙又对着蒙古亲王们抬了抬手,“王爷们都听说你很有些挣银子的门道,想让你帮他们也出出主意。”

玉格瞠目,听说?听谁说?

康熙低头饮酒,一蒙古王爷笑道:“早就听说咱们满人里头出了位陶朱公,我等进京的时候还特意去固安县瞧了瞧,固安县可一点儿瞧不出今年才受过旱灾的模样,京中芙蓉阁的东西,家里的女儿也爱得很。”

“原本以为,被皇上称作陶朱公的人会是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没想到还是位青年才俊,哈哈哈哈,臣等恭贺陛下,大清国运昌盛,是以人才辈出。”

玉格连忙拱手下拜,“王爷缪赞了,都是小道,小道而已。”

“欸,”蒙古王爷不赞同道:“这可是皇上亲口说的,说你有范蠡之才。”

玉格愣愣的抬头瞧向康熙,生生将脸上的错愕化为受宠若惊。

他当面没夸过她一个字,感情在背后这样吹她?

她是知道康熙的民族自豪感很强,什么都爱跟汉人较个劲儿,比如让多少汉人的诗词大家黯然失色的纳兰容若,在世时就被他捧在手心,但她没想到一个商字也能。

康熙面朝蒙古王爷微微笑着,蒙古王爷接着道:“咱们草原上头,地方虽然大,但是人口少,气候也不好,虽说都养着牛羊,可年年倒要向外头买进大量的肉和奶,还有粮食,你看能不能帮咱们也想个什么法子?”

“这个,”玉格为难道:“奴才对蒙古的风土人情不太了解。”

“这不算事儿,哈哈,”蒙古王爷豪迈的笑道:“等宴会结束了,咱们也约个时候好好聊一聊,你不就了解了吗?”

“这,”玉格瞄了一眼微笑着默认的康熙,也只好先把话应了下来,毕竟康熙连当世陶朱公的话都吹出去了,“是,奴才必定尽力而为。”

玉格脸上笑着,心里却是笑不出来,好好的参加个公司的年终晚会,没想到却在晚会上被通知加班,这事儿,没有一个社畜笑得出来。

玉格应了话,重新回到后排坐下,过年了,大好的日子得高兴得笑,只能先往好处想,朝鲜几国的使臣瞧她的眼神肉眼可见的信任起来,大约这一处会顺利许多。

宴会在酉初,即五点左右结束,群臣在礼部官员的安排下有序离场,而康熙也要回乾清宫稍作修整,而后参加晚上的,同自个儿妃嫔子女们一起的真正的家宴。

玉格也到侍卫处签了退,准备下值回家。

没想到不巧,又在太和殿外广场遇到了蒙古王爷们,被他们叫住说话。

八贝勒和理藩院尚书阿灵阿也在。

玉格团团请了安见了礼。

阿灵阿笑道:“两位王爷不知道,玉格初入仕的时候,是在咱们理藩院当差,和我们理藩院颇有些缘分,王爷们放心,这事儿我们理藩院也会帮忙。”

一王爷哈哈笑道:“那就辛苦阿大人了。”

阿灵阿笑着回道:“王爷客气了。”

宫道的另一端,雍亲王原本正和几个大臣说着什么,听见这处的动静,举目望来,便瞧见玉格站在两位蒙古王公及他们随从们身边。

蒙古人的身材高大魁梧,越发显得她的身量纤细单薄。

虽然知道不大可能,查了许久也没有查出什么不对来,可闪过那个猜测后,再看玉格总会不自觉多留意几分,也总会寻出越来越多的违和感。

比如此时,寒风猎猎,吹动衣袍,勾勒出人的身体轮廓,便见她纤腰束素,抬手起落间露出的手腕细白纤弱。

玉格好似觉察到他的视线,回望过来。

雍亲王原本要收回的视线又不自觉顿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