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72节(1 / 3)

加入书签

边关战事如此胶着,此事绝不能引发内乱。

他只能走最憋屈的那步棋!

嘉佑帝闭了闭眼,压下胸膛里奔涌的情绪,尽量平静地对魏平光道:

“既如此,平光你便带着人去宣武门外密切留意那些煽动民心的人,顺藤摸瓜,找出罪魁祸首。其余的,朕会处理。”

魏平光领命而去,他一走,嘉佑帝独自坐在花厅里,胸膛起伏不定了好一会儿,这才派人去传了大理寺卿前来。

此人同样是皇帝心腹。

当日下午,宫廷内侍便与大理寺卿一起来到了宣武门外,安抚激愤的百姓与士子。

大理寺卿是个看起来长得十分公正严明的中年男人,他正气凛然地站在城墙上,对底下的数万百姓高声道:

“陛下对逝去的一百禁军与翰林蒋裕一事,深表震惊与痛惜。请百姓们放心,陛下是英明之君,绝不会让任何一个臣民枉死!在下忝居大理寺卿,已奉陛下之命严查此案,五日内,必定会给大家一个水落石出的交待!”

宫城之中这么快有了回应,叫底下的百姓们十分振奋。

人群中开始有人高声道:

“看来此事必定有奸臣贼子在中间作祟,如今陛下已经命令大理寺卿详查,想必很快就能揪出真正的罪魁祸首!”

“对啊,听大理寺卿的意思,陛下对此并不知情,咱们错怪陛下了!”

“陛下能倾听民意,派大理寺卿亲自调查此案,足见他对此多么重视!”

在这些言论的鼓动下,百姓与士子都散去了,就连受害的禁军家眷,也抱着一线希望带着遗体回去等消息了。

一场风波顿时消弭于无形。

传话的内侍回去后,立刻趁机拍马屁道:

“陛下英明,大理寺卿在城墙上一宣布您的旨意,底下的乱民很快便散了!”

嘉佑帝的脸色却没有任何缓和,只冷淡地挥了挥手叫他退下。

背后的推手还没找到,这件事五天后若不给出个合情合理的解释,那背后之人必然会继续借题发挥。

所以,他必须在对方查到肃城之事前,便主动公开此事,让人背了“伪造密旨”的罪名。

这个人选,原本他想的是蒋裕——蒋裕被肃城郡守收买,伪造密旨试图救出被慎郡王羁押的郡守,却被慎郡王识破,将人赶回了京城。

蒋裕担心事情败露,便毒杀一百禁军灭口,并且畏罪自杀。

若只是糊弄一般百姓,这个替罪羊便足够了。可这个人选漏洞百出,势必让背后兴风作浪的势力继续攻讦。

必须找个更加合情合理的人,并且不能把事情再继续扩大化。

思来想去,这个人除了他身边的首领大太监刘玉,别无他选!

毒酒是刘玉和蒋裕一起带去的,这点宫中必然有很多人看到,也只有他这个首领大太监,才有能力抹除蒋裕等人进宫的记录,伪造密旨,毒杀禁军再逼蒋裕自杀,最后再让兵部小官伪造讣告。

嘉佑帝心中恨得滴血,他竟然被这些人一步步紧逼,到最后不得不为了一件小事,亲手下令除掉跟了自己几十年的首领大太监!

刘玉跟了他几十年,是他身边最得力的帮手之一,如今却不得不为了这种事折损,另找接替者,中间的接替期必然引起宫廷控制的松散,有心人极有可能趁机四处安插人手。

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麻烦——他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确保自己与柔妃等人的安全。

更憋屈的是李洵那里。

为了合情合理,他还必须得送过去一份足够丰厚的赏赐,来表达他对其肃清肃城吏治的赞赏,如此才能彻底撇清他与那道密旨的关系。

这道赏赐的圣旨下去,那背后之人只怕要笑翻了天。

李洵一个小小的皇子,在肃城杀了他指派的监视制衡的官员,他这做皇帝的,不仅不能惩罚,甚至还得大肆奖赏!

想到这样的情形,屈辱感淹没了嘉佑帝,太阳穴钻心疼痛起来。

他的偏头痛又犯了!

大理寺对外承诺的是五天破案, 但实际上,这案子没什么好破的,只是要将经过编得更合情合理一些而已。

大理寺卿带着几个心腹, 商议了三天,便可以“结案”了。

嘉佑帝将刘玉叫了进来。

自从几天前发现收尸的事情出了纰漏, 惹出了如此大的麻烦,刘玉就一直满心忐忑。

跟了嘉佑帝几十年,他知道, 嘉佑帝对于手下的人犯错, 向来是绝不姑息的。

他办事不利,险些让嘉佑帝名声受损,必然会面临严重的惩罚。

这次被嘉佑帝郑重其事地叫进书房, 周围安静得连根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 刘玉哪怕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 也没来由的背心冒汗。

走进书房,嘉佑帝的态度出乎意料的和煦:

“一百禁军被毒杀的案子, 卷宗出来了, 你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