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2节(3 / 3)

加入书签

水没有,人畜饮水只能到离城五六里地之外的嘉哈河里去挑,另外,这里的水质还不好,发苦发涩,有一股碱腥味。

等到冬天,水更不好解决了,军民们只能到十几里地之外的硕里加河砸冰块,然后用人挑马拉往城里搬,贮存起来备用,浪费了很多人力和物力。

这是这个原因才促使清太祖有了迁都的决心,并且派人返回故里赫图阿拉探察水源,结果在这里发现泉眼,而且水质甘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清太祖决定立即迁都。

“八旗后裔称这口井为千军万马饮不尽的罕王井,加之后来传闻越来越多的大清龙脉宝藏,所以很多人不约而同把宝藏和这口井联系在一起。”图尔占不慌不忙对我们继续说。“由于满族当时是游牧民族,对食物、财物有着强烈的储备意识,既然这口汗王井能提供千军万马的饮水,所以都猜测井下有很大的空间,宝藏就藏匿在古井内。”

“原来是这样,不用说,一定有人到这口井下去找过吧?”我问。

“当然,即便现在也有好事之徒试图到井下一探究竟,不过第一个派人入井查探的是大清一位帝王。”图尔占说。

“皇太极?”叶知秋接过话。

“你也知道?”

“我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叶知秋大吃一惊。

“到底是什么?”田鸡问。

叶知秋慢慢告诉我们,她听过一个传说,大清初期权力争夺相当尖锐和残酷,谁要是能掌握大清龙脉宝藏便能占据主动。

皇太极在赫图阿拉下令掘地三尺,不挖出宝藏绝不罢休,并且把注意力放到汗王井上,认为这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古井大有来头,清太祖为这口井迁都到此或许另有原因。

因此派人入井查探,谁料军士们刚抡起锹镐准备挖掘时,原本睛空万里的天空骤然间黑云蔽日,同时,一股浓烟从汗王井中滚滚而出。

浓烟散尽,有声音从井中传出,怒斥皇太极贪财忘义,不思进取,并告之此宝藏是大清的国本运数,将护佑大清国运昌盛,江山永固,惊恐万状的皇太极当即跪地叩拜,并发誓不再寻找宝藏。

“你听到的这些的确是传说,不过皇太极下令探查汗王井是确有其事,古井被彻彻底底勘查过,并没有任何发现,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相信宝藏就在汗王井中。”图尔占说。

“皇太极派人探井”我眉头微微一皱说。“这么看起来皇太极并不知晓大清龙脉宝藏的秘密。”

“宝藏的线索最后只有清太祖知道,可他居然没有选择告诉继承皇位的人,这其中莫非有什么原因?”薛心柔也从这段传说中听出其他的东西。

“从目前掌握的线索看,继承大清龙脉宝藏的人是多尔衮,可说起来也挺奇怪的,皇太极在盛京皇宫中暴毙,当时大清最有权势的非多尔衮莫属,他原本有机会登基称帝的,可为什么放弃了登九五之尊的机会呢?”叶知秋愁眉不展说。

有人在旁边拉我衣角,回头看见是宫爵,她伸手到我面前:“金盒中的锡棍呢?”

“”我一愣,完全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我拿出来交给她。“怎么了?”

宫爵把锡棍慢慢举起,我们全都围过去,然后听见她冷峻的声音:“根本不是画龙点睛,我知道我们推测中错在什么地方了!”

萨满神堂

我正想开口问,目光落在宫爵举着的锡棍上,等她慢慢移开锡棍的时候,我们眼前出现一根漆黑的木杆,屹立在一座宏伟的建筑旁边。

“汗宫大衙门!”图尔占一怔,很快大吃一惊说。“我怎么忘了这个。”

“这里是汗宫大衙门”我顿时也恍然大悟。“清太祖留在金盒中的锡棍其实是暗指汗宫大衙门旁边这个索伦杆子。”

图尔占兴奋不已点头,指着我们眼前的建筑说,在汗宫大衙门西侧是一处深潭,面阔水幽,荷香四溢,金鲤满池,东侧陡坡下,还有一泓清澈的池水,西潭东池景色恰人,汗宫大衙门好似龙头,两弘碧水左右辉映,恰如龙目,故神龙二目之誊。

“绢布上的飞龙其实就是暗示汗宫大衙门,锡棍指的是旁边的索伦杆子。”宫爵的脸上绽放出笑意。“清太祖留在金盒中的线索全解开了,寅时的时候索伦杆子在月光下的阴影所指的地方,就是清太祖留下的秘密。”

“那不成清太祖在赫图阿拉留下了什么遗迹?”田鸡下意识踩踩地面对我们说。“这下面该不会修建有东西吧。”

“不可能。”白近摇头斩钉切铁说。“如今你们看见的赫图阿拉,除了之前进城之前看到的那几处城墙外,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是后来修建的。”

“赫图阿拉是满清的圣城,不过后来在战火中被摧毁,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废墟,包括这座汗宫大衙门,都是重新修建的。”图尔占点头说。

“重建的?”叶九卿眉头一皱,指着地面问。“这下面被挖掘过?”

“是的,而且前后挖掘还不止一次,如果下面真有东西,早该被发现才对。”白近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