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273节(1 / 2)
三月初发行的报纸,四月份就有消息灵通的商贩接到书信赶到灌江府文饶县。
文饶县的赵大人感慨,他们知府刚说过做好大宗买卖的准备,这就有人找上门了,若不是知府不信鬼神,自己都要以为他是掐指算来的!
纪炀自然不是掐指算来,而是早早布局。
这些过来买灌江羊的商贩们,也不止会买这一样东西,羊皮羊毛,或者周边百姓做成的皮制品,都能捎带回去。
果干栗子之类的东西更不例外,基本都是那种,来都来了,肯定多多进货回去倒卖。
用一个点,带动其他点,看哪个能生效,再着重发展哪个。
年前做关外生意,年后做关内生意。
除了这些长途跋涉来的商贩之外,纪炀跟凉西州,潞州的联系则要更顺畅。
之前灌江府有乱子,能影响到他们两个。
现在灌江府有发展,自然也可以联系起来。
纪炀除了用牧草换两地的重刑犯过来修城墙之外,同样在做皮货,果子,羊肉买卖。
除了这些民间交易之外。
他谈得更多的,还是灌江府内七处盐矿。
矿盐要比其他盐都要洁净,属于上乘盐,但纪炀在潞州的时候,并未吃过这里的盐巴。
自然因为这里盐矿之前被豪强把持,随意提升价格,潞州跟凉西州也不愿意牵扯,宁愿买其他地方的盐。
现在局势问题,盐矿又都在纪炀手中,既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卖盐引,还能跟两处官府合作,让他们直接购买灌江府的上好盐巴,价格自然也不会离谱。
不过说起来,纪炀走之后,潞州知州调回汴京的事,大家都知道。
可去年年底,纪炀认识的通判也调走了,听说去了个富庶地方,也是身居要职。
倒是因为之前请凉西州兵马的事,跟凉西州知州关系不错。
可即使如今潞州的知州通判纪炀都不认识,他的信件送到,那边还是热情的。
不说纪炀立场如何,也不说他心到底向着哪边,可他办事的靠谱程度,这都是公认的。
比如说,现在纪炀放出消息,说自己要投靠宗室,或者投靠国子监主簿的文官清流。
你看这两派会不会立刻倒履相迎。
什么?
我们有仇?
什么仇?
都是假的!
他们如今看起来越厌恶纪炀,越说明纪炀的能力。
敌人的厌恶是最好的嘉奖。
反正纪炀是这么认为的。
如此能干的同僚寄来书信,拉你一起搞政绩,你搞不搞。
当然要搞,虽然可以要权衡一下,可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纪炀目的也简单,灌江府处在边关,凉西州也有自己的特产,潞州风土气候更好还有运河。
三个西北地方联合起来,优势互补,会发掘出这三个地方更大的潜力。
如今灌江府的矿盐,便是打通三个地方的头一步。
等到这条商路畅通了,不管是灌江府以及关外的东西运到潞州,通过潞州中转,送到全国各地。
还是全国各地的货物经由潞州,运到西北的凉西州跟灌江府,以及更远的关外。
此行畅通,那此地再也不会成为边缘地带,而是成为输送,流通全国货物的一条商路。
而这条商路上所有百姓,所有地方,都会收益。
让偏远的灌江府跟内里联系的更紧密。
承平国如此庞大的市场以及丰富辽阔的地域不加以开发,那真是可惜了。
纪炀写信给凉西州,给潞州。
提到的两个货物,便是必不可少的食盐,以及各地都用的牧草,还有未来的军马计划。
不少人都知道,文饶县有单独开辟出来的养马地。
这两三年或许还看不出什么,等到以后慢慢稳定,草场持续增加,只怕连汴京都要来这里买马。
纪炀相信,他抛出的这三样东西,绝对会让凉西州知州,潞州知州心动。
要说以前也能写这些信,甚至他刚接手灌江府的时候都行,靠着纪家林家的关系,再靠着他多番说辞,肯定有用。
但远不如现在做出一定成绩,再去寻求合作要好。
毕竟如今手里是有牌的。
这些事情做好,五姑娘那边的女子学校也即将开设,主要教导简单的望闻问切。
五姑娘想的很简单,不要求大家精通,至少要懂点医理,至少不要在生病腹泻的时候,再去吃泥巴喝符水。
就算只能治个外伤,那都是一种进步。
这般行事,不是五姑娘凭空想象来做,而是在走访那么多县城村落之后,得出最朴素的想法。
人不能一下子学会复杂的数学题,但可以先学会一加一,那也是进步。
纪炀自然认同这种想法,科普简单的卫生知识,能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更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