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力能扛鼎 第341节(2 / 3)

加入书签

公孙景逸脸色阴晴不定。山东是大省,与天津一个直隶州不可等同视之,山东海岸线极长,沿海诸县的户牒法度松得跟筛子似的,‘疍民’大多能落籍,换言之,山东此一省几乎没有疍民。

他能想象得到,岛上造反的疍民必定各个都是天津籍,一路尾随祭海的大船过来的。一旦这些疍民弄死了人,头上没个大官撑着,他则首当其冲。

“——开船!”

公孙景逸猛地回头,正要骂哪个龟王八敢做这主。

唐荼荼站在舵手旁,沉静地望着北边:“得先把兵送上岛。”

城里无风无雨好天气,海上的浪竟然汹涌。头顶的巨帆被海风刮打出了裂帛声,每一个浪头撞上来,船身都要剧烈地摇一阵,经历再老道的水手都得扶着桩头才能站稳。

“上岛要多久?”唐荼荼问。

舵手答:“风好的时候要三个来时辰,今日风向不对,还得更久些。”

六百蓬莱兵都下了船舱休息,几个都头、巡检分住了艉楼。芙兰上船时已经晚了,敲开几间门,好话说尽,又给人家递了银子,才费劲置换来一间靠角的客房,把姑娘安置进去。

放眼望去,整条巨轮上只有她们两个女人,好在今天是出门参加殡礼的,唐荼荼穿了一身灰黑,尚不算碍眼。

傍晚临时起了锚,伙夫勤杂都没来得及上船,茶饭比来时粗简得多,一盘馒头,一碟咸菜佐粥,粥里撒了一把去年的柴鱼片,漂在碗里的灰也不知是锅灰还是碎鱼渣。

芙兰闭住气把这碗粥灌下了胃,一抬头,看见姑娘还没动筷,点着两盏烛灯,伏在桌上默写铁材钢材实用量。

这表唐荼荼核算过十几遍了,现在手边没有,靠记性也能默写出来。

待写完,唐荼荼端起碗尝了口粥,默默把咬不动的干鱼片拨到了碗边。

芙兰估摸着时辰,站在窗边往后望,南面白浪滚滚,根本没别的大船追上来,殿下就算是得了消息,今夜也赶不过来了。

“唉。”芙兰又一次叹了气,越叹气越发愁:“姑娘真是哪乱往哪跑,回头主子又要说您。”

唐荼荼咽下粥:“我只是奇怪,为什么今天的传令兵是一波又一波?前头来报说事情不大,转眼,县衙却报给提刑司,最后竟又冒出了‘疍民窃夺三十万两白银、挟持人质’的事,几条消息前后差不过两刻钟?岛上的形势变化真快。”

“我知道人穷到根上,什么都做得出来,但那些疍民……骨瘦如柴,温饱尚不能够,哪里买得起兵器?我想不通他们是拿渔网还是鱼叉造反。”

芙兰不是爱动脑的性子,被这几问绕得稀里糊涂,但话拿得很紧。

“总之姑娘上了岛离他们远远的,哪里有争斗咱都要躲着走。我和叁鹰没拦住姑娘上船已经是大错了,总得把姑娘安安全全带回去,您就是擦破一丝油皮,主子也必定要发配我俩扫马厩去。”

她讲得好夸张,唐荼荼笑起来,把几片柴鱼干嚼了又嚼,到底没舍得浪费这口粮食。

她两人住在艉楼边角的房间,一整夜,哨卫队走过的声音不断。唐荼荼迷迷糊糊睁开眼,窗外拢着一片不详的月光。

……

“姑娘,醒醒,要靠岸了。”

唐荼荼一骨碌坐起来,推开窗往外望。

庙岛上的娘娘宫是高祖时建的,至今一百六十余年,香火不断,又因为地处辽东与山东之间,是北方唯一一个建在海岛上、离了岸的娘娘宫,北方沿海几省处处都有娘娘庙,但海民只尊此处为正神宫。

东侧的码头常年清理泥沙,可供大船靠岸。

唐荼荼洗了把脸,脖子上挂了望远镜,把穿了半天的皱皱巴巴的披肩叠成双面,罩头上挡风。

这一裹头,打扮得像谁家小老太太,她踩着船梯往下走,公孙景逸愣是没看见她,最后在一群山东兵里瞅住了最矮的那个,匆匆追了下来。

“茶花儿!你跟紧我,万万不能乱跑。”

“怎么连个接应的也无?这叫我该上哪儿去?”

他絮叨了好几句,却见唐荼荼一门心思只盯着望远镜看。公孙一愣,自个儿觉出了不寻常,止住了话。

庙岛太静了。

传令兵说“疍民造反了”,公孙景逸长这么大,只从书里看过“造反”是什么意思。他以为这么巴掌大的岛,该会打得刀棍乱飞、血肉横流,在船上时就做好了拔刀的准备。

可眼下,岛上微微笼着薄雾,没有争抢,没有喧闹,岸边泊着几百条小渔船,平静得像一个晨曦中未醒的梦。

这是……打完了?

“大人!大人!”

巡岛的小吏骑着马赶来,身后跟着蓬莱县的几个捕头,互相验过牙牌与兵符,立刻招呼人手给他们备马。

“娘娘宫在岛中心,住持和十几位真人都在里头,疍民围着那块地方,我们的人手进不去。晨起时分派几个捕快进去给真人们送了点饭,捕快还被扣下了。”

“他们许你们进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