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力能扛鼎 第141节(2 / 3)

加入书签

还有那脾气耿直的,当下低哼一声。

“黄白阿堵物,埋汰谁?我等既入知骥楼,寻圣贤道,千金散尽也使得,谁曾把银子当回事?”

直把张主簿说得下不来台。他在詹事府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宫里宫外谁不是拿着银子好办事儿,还从没遇过这样的硬骨头!

与他同来的那位先生换上肃容,一揖到底:“诸位先生有如此德行,着实让徐某醍醐灌顶!”

这人不知是太子殿下身边的什么人,话术了得,一张嘴,就不轻不重地拍了个马屁。

“诸位都有盖世之才,太子殿下哪里不知?咱们既然要做,就做到极致,这木机可不止是为了进献皇上,还是为了造福天下万民。”

这徐先生一拂袖,敞袖仰天结了个长生礼,朗声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此之谓不朽!”

座上十几名文士目光一变,脸上都露出如痴如醉的神色来。

黑帘子已经掀开了,水榭围了一圈人,园中离得远的文士甚至踩在花坛上听,直叫徐先生这几句话说得热血沸腾,竟振臂高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很快的,满园都是慷慨激昂的喝声。

这声音震得人耳膜嗡响,唐荼荼头个反应是:好家伙,是我觉悟低了。

可很快,她眸光一闪,意识到另一重更深的东西——她大约知道,太子殿下坊间的美名是如何来的了。

最好的领袖,都是一流的演说家。

唐荼荼把那台放映机模型留了下来,走前,见文士们抱着那木头箱子进了庭楼中,后头缀了一串人,争相去看这奇怪的木机,是要给更多人演示。

唐荼荼松松快快呼出一口气。

放映机做出来了,画匠找着了,皮影匠商量好了,早期准备工作只剩一样。

吴员外见她翻开本子,在一行字前头画了个“√”,探头去瞧,唐荼荼没避讳他。

“小唐大人,接下来去哪儿?”

唐荼荼:“今天来不及了,回衙门罢。明儿你不用跟我,我自己出趟城。”

吴员外:“做甚么去?”

唐荼荼想了想:“我还需要放大镜、聚光镜,可能还得要块能发散光源的毛玻璃。”

她没空多耽搁,赶趟似的离开了。走到园门时,车夫已经驾着马车停稳了。

唐荼荼提着袍角上车,直身踩上车辕的那一刹那,视野骤高,她朝北方望了一眼。

从此处半山腰望去,才知这座临都山有多大。

山不高,也不是壁立千仞的危耸势,平缓得似一条卧龙,而东西两侧绵延不见尽头,似有永恒奔腾的生机。山上林丰草茂,几乎瞧不着裸|露的山皮本色,遍眼全是绿。

在风水堪舆中讲,背靠青山、面冲天,大概是个包揽龙气的好地方。

按照永定渠的流向,唐荼荼大约能瞧出山势来。

这山是正东西微偏10°走向,左右卫峰似张开双臂,将皇城环抱其中。山脊将永定渠一分为二,劈开个中分头,皇城东边成了圃田泽,西边就是这条醴泉了。

只是……

这么个顺坡缓倾的构造面,正好在皇宫上方。这么大座山,下暴雨的时候不会山体滑坡、泥石流么?

吴员外替她掀着帘子,候了片刻,没见唐荼荼上车。

“小唐大人?”

唐荼荼望着远处:“京城往年下暴雨的时候,山上安稳吗?水里会不会叫泥沙堵了?”

她没缺心眼,没敢问“这座山上有没有滚下过砾石块来,乒里乓啷砸宫里去”。

吴员外愣了下:“姑娘说笑了,咱京城哪儿来的暴雨?连着下三天雨都是天爷抹泪花了,咱这十年九旱的地儿,种粮食都不好活。”

这人脑子活泛,肚子里装不住话,合着嘴巴憋了片刻,等马车行出一截路,离了知骥楼,周围只见草屋不见人时。

吴员外才打马凑近窗帘子,声量极低地说了句趣话:“咱们天家皇爷多土命,需金助,忌水多,而燥属金,皇宫建在干燥地方最得宜。”

“山势夭矫恰是屈龙之势哩!这临都山的走势,又跟咱盛朝龙脉遥相呼应,老祖宗选在这儿建城,再好不过了。”

五行命理、风水堪舆结合了个透,选址还真是讲究。

唐荼荼揉了揉脑袋,寻思是自己过于敏感了,哪儿来那么多天灾。

工部的鲁班匠又做了几个放映机模型出来,唐荼荼一直守着。当天下值时辰晚,她到家时天早黑了,八月十五的满月渐渐变弯,洒下一地清辉来。

平时这个点儿家里早吃完了饭,唐荼荼回了家才发现全家都没动筷子,在等她回来,饭已经热了两回了。

珠珠饿得慌,抱了个蹄髈啃,一见姐姐进门,哒哒跑到饭厅门口吆喝一声:“上饭啦!”

八道菜一道一道送进来。

唐荼荼:“嚯,这么丰盛,过什么节呢?”

往日晚上都是清粥小菜,连她多吃个馒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