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力能扛鼎 第101节(1 / 3)

加入书签

待草稿写成,已经是半夜三更,唐荼荼心里踏实了,沾枕就有了困意,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时候,蓦地想起来。

——我把宵夜给忘了!

哎呀好事好事,果然得事儿排得满满的,没空想别的才能忘记口腹之欲。

唐荼荼美美睡下了。

她轻飘飘一句“初五方便么”,全然不知影响了什么。

丑时,她不过刚阖上眼,离安业坊二里地的外廷就已经忙活起来了,洒扫太监们要赶在金吾卫换防前,把太和殿擦得一尘不染、光可鉴人。

卯前一刻,天色朦朦发灰,东方刚露了条鱼肚白。

东宫舍人领着几个小吏随行在肩舆后头,从东宫而来。太子离得最近,总是早早到了待漏院等着。

宫里有朝食,是皇上体恤臣子而设的,就设在待漏院之内。这一个小殿布置得冬暖夏凉,踩着鸡鸣出门、赶在天亮前进宫的朝臣们,都能坐下来歇歇脚。

怕污了朝服,朝食多是糕团点心,也会考虑北地臣子爱吃小面、南地爱喝白粥的习惯,御膳房备了许多花样,大多时候都没人用,怕脏了官袍被鸿胪寺礼官训斥,弄个没脸。

几个年近古稀的老臣都端着碗,全靠这一顿朝食续命,才能熬下一个时辰的朝会来。

瞧见那一抹杏黄、四爪蟒袍的身影落了舆,朝臣们纷纷放下碗筷,迎上去参见:“太子殿下。”

好几个站在殿尾小声谈话的新臣都是太子门生,站在侧边一揖到地,恭敬极了。

太子晏少祺是年初加冠的,宫里宫外乃至天下人全知道他学富五车,大约是圣贤书里熏陶久了,龙章凤姿,郎朗清俊,从头到脚玉琢出来的人。

只不过是唇畔展开了轻凌凌一个笑,便叫人如沐春风的。晏少祺压了压手示意:“不必多礼,诸位自用朝食罢。”

他又与几位老臣见了礼,瞧他们吃的都是糕团,蹙起眉:“大清早吃什么点心,不好克化。”吩咐小厨房上几碗素面。

待漏院中一群臣子都露出艳羡的眼光。

太子一向敬重老臣,这几位老官年纪大了,除了国公爷,别的都不是什么顶顶重要的官位,只是早年都当过东宫的教谕太傅,太子记挂着师徒情分,很是体恤,连谁有秋咳、谁有老寒腿、谁今年该大寿都记挂着。

几位老臣都笑了。

面碗肚儿深口小,不过掌心大,老国公欣慰地望了一眼外孙,端起这碗小面吃了起来,同时不动声色地拢起手掌,托住了碗底下压着的字条。

待百官目光移开时,他才低头去瞧那行小字。

——初五,斩倭使。

几个新臣对视一眼,很快有意无意地,将院里大臣们议论的话题引到了倭使上去,叫朝臣心里全装上了这事儿。

太子一路踏上了二层仙楼,视线穿过屋柱窗楹,落到了弟弟身上,坐下就笑。

“怎么这么急?”

四更天,他还没出东宫门呢,宫外就递了信儿进来,说是准备今日奏请父皇,明日斩倭使,没给太子留个准备的时间。

晏少昰道:“迟则生变,得催一催了。各国使节义愤填膺,天天写着狗屁不通的番文说咱们欺辱小国,倭僧成天坐在大理寺外念经。罪名不落地,人心就不定。”

他不论催什么事情,就是打定主意了,催也罢,逼也罢,哪怕绕过父皇去跟祖母请懿旨,也得把这事儿定下。

这驴脾气!

太子晏少祺哼了一声,没法儿说他。

十天前他绕过父皇去请了祖母懿旨,全城大肆捉拿反贼,就已经惹父皇不快了;之后又一力支持二弟斩杀倭使,气得父皇拂袖退朝。

这之后,太子已经十天没能进去过养心殿了,老太监苦着脸把他截在了门口。

詹事府和东宫一群舍人心慌得厉害,怕父子二人因为这事儿疏远了。

晏少祺自己不急,他更怕弟弟惹恼父皇,苦口婆心叮嘱他:“父皇这几日的脉案我看过了,是郁结于心,你今日不要当庭顶撞,去御书房议事的时候再慢慢磋商。”

晏少昰:“皇兄说得有理。”

太子还是不放心他,他这弟弟,平时还有个藏锋的样子,唯独在父皇面前杠着一根筋,一身的反骨都刺剌剌长着,有时候别住劲儿了,那话说的,像是成心往父皇眼里戳。

他一个哥哥操的是老娘心,三思之后,太子又改了口:“还是由大理寺开这个头罢,你什么也别说,安分等着,别触父皇霉头。”

晏少昰笑了声:“劳累皇兄安排。”

他们亲兄弟二人,一个住宫里,一个住宫外,每天|朝会上碰个面儿,在坤宁宫请安的时候碰上了,说话都是拿捏着分寸的。人前活脱脱演绎了一出“兄弟之交淡如水”。

天家与世家十分的有意思,皇子们要是你死我活地夺嫡,世家骂着“亡国之兆”;可天家太团结了也招他们不满,除了外祖家,满朝上下大概没几个盼着他们亲兄弟同心的,一旦同心,下一个受打压的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