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66节(3 / 3)
退一让,成本少了三成,这三成就变成我的利了。”
“后来,我又开了个撷秀成衣铺,也是卖衣裳,但学的是南边时兴的花样,卖得贵,也仿了些胡人的衣裳样式,与京城风尚不同,这家铺子生意更好——贫民与富民两头赚钱,很快,我就在西市站住了脚。”
华琼说得轻巧,可唐荼荼听出字里行间都是生意头脑。与娘相比,唐荼荼立马觉得自己这卖鱼落于下乘了。
可唐荼荼又抓住了另一个关节:“您为什么没人脉呀,姥爷当时不是已经发家了么?连织造厂都通不了关系么?”
织造厂最早是专门给皇家和世家做衣裳的,但凡跟“皇”字沾了边儿的,衣裳都有规制图样,上到王孙贵族、百官命妇,下到宦官宫婢的宫装,图样都不能泄给民间。所以江南一批织户携家带口、入京落户,已有百年了。
织造厂虽为皇商,却也是商,淡季时接的民间生意不少,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衙门。
华琼在乌漆墨黑的屋子里,瞅了她一眼。
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多数时候看着都挺呆,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有时候冒出点儿机灵劲来,还总是能一针见血。
一来,华琼觉得新鲜,二来,她也有心让荼荼知道华家里的境况,便没瞒着。
“我刚和离回了娘家的时候,那时是你大舅和二舅两房当家,我是外嫁女,回了家,多少有点寄人篱下的窘迫。你两位舅母对生意一窍不通,却管着家里多数的账——你姥爷老实,儿媳进门的时候,你姥爷就把管家权交出去了。”
唐荼荼注意到她一字不提爹。
说起“和离”,娘仿佛在说“我去外边买了个菜之后回了家”,她提起那段生儿育女过的姻缘来,没有触动,也没有骂一句“所托非人”,就是轻轻淡淡一句——“和离回了娘家”。
时下民风再开放,妇人和离也总是要被人嚼舌头的,自立门户的还好些,回了娘家的,免不了被指摘。
而兄妹情谊,再血浓于水的兄妹情,在各自成家立业以后,这层血浓于水,也总是要渐渐退让于另一层更深的血浓于水了。
华琼接着说:“那时,我们三房都住在这宅子里。”
“你这两位舅母不是什么大度人,一听我想支三千两开铺子,立马不高兴了,软磨硬泡地叫我打消念头。你姥爷不愿意家里不睦,拿了私房钱给我,你两个舅母又不乐意,说是家里孩子大了、人口多了,撺掇着要分家。”
“分家分得正好,谁也别耽误我赚钱!分了家的第二天,我的成衣铺就敲锣打鼓地开张了。”
唐荼荼哧哧笑出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