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第206节(2 / 2)

加入书签

观。抬眼望去,处处亭台楼阁,更有小湖假山,尽显典雅大气。

稷下学宫,是在本就宏伟壮丽的感业寺的基础之上修建而成。再有萧承大力支持,朝堂工匠精心修建,可谓是用心至极。

诸子百家之中,除了崇尚节用的墨家,只怕少有人会不满意这样的学习环境。

但是此时的戈商,却是眉头一皱,突然扭头看向王和,问出了自上山之后的第一句话。

“敢问一句,不是听说这稷下学宫之中,已经有不少学派入驻了吗。怎么这个时候,却是一人都未曾看见?”戈商皱眉道。

兵家一行人上山之时,是在中庆城用过午饭之后。这个时候,在这偌大的稷下学宫,有千余学子,按理说不该如此安静才是。

王和闻言,环顾略显空旷的学宫四周一眼,亦是一愣。

他思索片刻,忽然发笑,出声道:

“原是询问这个啊……好叫兵主知晓,此前刚刚陛下的天使前来传旨,于朝中设立司农寺,恩准农家弟子许恒入朝为官。”

一众兵家弟子闻言,顿时对视一眼。

农家弟子入朝为官,还是云国皇帝新设的衙门?

这次,竟然是向来反应慢其他几家一拍的农家,在云国朝堂之上占得先机?

戈商沉吟片刻,却是没有将注意力放到这个上面,只是有些不解道:

“这两者,有何关系?”

王和闻言,呵呵一笑,昂然道:

“许恒为朝中献上《农桑辑要》有功,以此入仕为官,是学宫之中,陛下下旨擢拨的第一人。那几家学派的弟子见状,此时应当是坐不住了。这个时候,怕是不知聚在哪里,商议事情呢!”

戈商闻言,眼中顿时一阵闪烁。

难道,这云国皇帝是这个意思?

贫僧道衍

云国建昌府,常宁县。

县城城门之前,人头攒动。无数脚步蹒跚,衣衫褴褛,狼狈至极的百姓们,聚在城门之前,想要进入城中。

若说建昌府是云国东北门户,那这座名叫常宁的县城,便是建昌府门户。

此处城池,左侧依靠大江,右侧乃为陡峭山林,地势险要。

当初两国之战,夏国岐王,也是趁着城中守军疏忽大意毫无防备,派遣千余精锐士卒偷袭,这才一举夺城。

而出了这险要常宁县,沿着官道走上一段,就是夏国国境了。

夏国西南之乱,虽说是夏国那些将门无法约束心中贪欲,致使局势崩坏,最后这才酿成人间惨祸。

但追根究底,萧承此前在夏国西南诸郡之中,抄出西南将门家中财货分发百姓,却又故意不杀将门中人,想要故意挑拨。

只是萧承高估了这些将门的智商,也低估了他们的贪欲,最后才酿成了这番惨剧。

萧承虽不至于将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却也是心有不忍。所以他便曾下旨,严令边境各镇的官府、驻守边军,接收逃难而来的灾民。

这常宁县,作为进入云国北境的必经之路,逃难百姓大都是自此而入。

城墙之上,身穿云国制式官服的常宁县县令,看着城下聚集而来,约莫十数万的夏国百姓,不由得眉头皱起。

城门之前,有一些云国边军维持秩序,情况尚且不算太乱。

但远离城门的地方,百姓拥挤一起,哭喊叫骂之声夹杂一起传来,则显得更为纷乱无序。

发须已经花白的常宁县县令,此时显得很是烦心,看着一旁身穿铠甲的边军将领,出声道:

“石校尉,咱们不能再接受这些难民了!”

姓石的校尉,是个面容刚毅的中年人。听到县令的话,不由得看向城下不断哭嚎的难民,心中更是不忍,当即问道:

“蒋县令,这是为何?陛下旨意,可是要我等尽力赈济这些百姓啊!”

蒋县令闻言,摇头道:

“我常宁县不过边关小县,此前又刚经过战乱,治下百姓不过二十多万。如今我常宁县治下,已经涌入数倍于治下百姓数量的难。维系这将近百余万的民众,城中各种物资已经开始短缺,不能再接收这些百姓了!”

石校尉闻言,沉吟片刻,当即道:

“陛下此前已经下旨赈济,按理说府城那边,应该调拨物资过来了啊!”

“哪有这么容易?我北境诸郡刚刚经历战乱,诸事繁杂,各地官府刚刚恢复运转能力,哪来余力顾忌这下难民啊!”蒋县令不由道。

毕竟不是游戏,萧承一道圣旨发下,下面百官,也是要时间才能够反应过来。而且,也并不是说只要大军收服了失地,当即便能够恢复当地官府的职能。

原本北境的诸多官员,有人死战殉国,有人见势不妙投降夏国,还有人丢下自身职责,径直逃离。

反正此前大战之后,北境当地官府已然失去了组织能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