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农门长孙逃荒记 第6节(3 / 5)

加入书签

头雾水了,但他还是努力回想道:“让我想想啊,咱们家的人看病都是找青石镇上的李大夫的,桐乡镇上的话,我记得有一年秋天的时候,其众那小子和他的一个朋友偷偷摸摸地进了后山,结果遇到了野猪,明明爬上树躲过去了,却倒霉催的,爬下来的时候没留心,一个栽倒,把脚踝那里给折了,最后请了桐乡镇上的董妙生董大夫,没过上两个月就能下地走路了。

不过,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董大夫年纪也慢慢上来了,现在还在不在医馆坐诊我就不清楚了。”说到这儿,周老爷子也就渐渐明白了自家孙子的意图,的确,逃荒路上,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有个大夫同行,多少也能更安心一点儿。

至于自家二儿媳妇,虽然因为家学渊源懂些医理,但更多的还是和她娘学的接生的手艺,要说治病,比起正儿八经的大夫来,那还是要差上不少的。

闻言,周长宁只是点了点头,没再说话,他也只是有这个想法而已,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呢。

那厢,镇口处的事态似乎也发生了变化,周长宁赶忙在“系统”里兑换了实时直播功能,虽然半个时辰/5功德点的价格令他有些心疼,但是功德点还能再赚,时机错过了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等到下一个了,毕竟,他们这些人也不可能干等在这里和那些兵丁耗着吧。

在周长宁的视野中,镇口处的情形被无限放大了,能够看到的是,镇民中还是有不少聪明人的,其中有一人打头,正在尝试着劝说那些兵丁放弃抵抗,毕竟,像他们这样最底层的士兵为秦王卖命其实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何况,按照眼前这种情形,就算强行征兵,这些“不听话”的镇民也并不是不懂得反抗的。

他们这一只小小的队伍,能够镇压第一次,还能镇压得了第二、第三次?倒不如干脆不回去了,直接趁着上头的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骑马赶回自己的家乡,带着家人远走,怎么着也比白白葬送性命要强吧,他们的马虽然被镇长一家离开的时候悄悄牵走了,但是镇上的钱员外喜好骑马,金钱开道之下,在家里养了不少马,离开的时候也并未全部带走,还剩下了几匹普通的马,只要他们不再阻拦,便可以让他们骑走。

有几个镇民手中拿着火把,因而周长宁能够看到,那几个兵丁脸上已有几分意动之色,犹豫倒戈怕也用不了多久了,周长宁便不再关注,转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为首的那个人身上。

可以看到的是,那人年岁不大,约摸也就是二十出头的样子,但说起话来却头头是道,绝对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说客”了,不过,看他对钱员外家的事情几乎是了如指掌,难不成,是钱员外刻意留下看守老宅的人?

周长宁心中不断猜测着,那边,兵丁们互相对视一眼,齐齐让开了道路,早就收拾好了行李、拖家带口的镇民们当即面露喜色,也不再多做耽搁,出了镇口便向其他三条道路分别驶去,这些人中,或是去投奔亲戚,或是去另找地方安置,又或是想要避避风头,各不相同。

而那边的情形也被周长宁一行人看在眼里,看着众人趁刚才那会儿功夫就已经把东西全部收拾完毕,周老爷子便沉声道:“咱们也出发吧,目标,东阳郡!”

作者有话说:

赶路

官道自然要比周长宁他们之前走的那种山间小路要宽阔得多,因为天还黑着,借助还没熄灭的火堆,周家村这一行人也举着几个火把,跟在桐乡镇的人后面,也不刻意加快速度,非要冒到人家前面去。

虽说正值半夜,但他们睡得早,白日赶路时耗费的精力也算是恢复了大半,唯二会比较辛苦的大概就是刚刚才“换了班”的周三全和周成根了,不过他们俩是大男人,体力自然要好些,再坚持些时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会儿的周长平已经被转移到周家大房推着的板车上了,原本周二柱夫妇是要自己推着儿子的,但是他们家人多,东西自然也多,堆得满满当当的,周长平躺都没地方躺,幸好由于周老爷子和老太太的教导,周家三房之间即便分产不分家了,关系也一如既往得好,一丁点儿小事倒是不必这么计较。

周老爷子搀扶着老太太在前面走着,周家各房以及周家村的其他人家便依次跟在后面,并没有并排走着,以免挡到了后面人的路,当然,脚步比他们还要慢的,除了家里有老人实在走不动的,便是突然想起落下了什么重要东西匆匆返回家去取然后又追上来的。

不得不说,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在遇到桐乡镇这群人以前,周家村一行人即便相信周老爷子的决策,但是,东阳郡在哪儿?距离他们有多远,谁也不知道,可是现下有了这么多人一起走这条官道,一同向着一个方向前进,即便素不相识,也好像是有了许多人的陪同,似乎周老爷子的这个决定也是与许多人不谋而合似的,让人不由得心中大定。

那厢,周老爷子一边走着,一边也在心里思索着长宁刚刚提出来的那个建议,他们这群人的准备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充分的,可是再充分,他们也不可能提前预知到自己会生什么病把药材都带好吧,有个大夫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