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四四章 廷议(2 / 3)

加入书签

调度却是朝廷上下一起努力的,此战是我大明上下之功,我不过独享殊荣罢了。”

杨廷和微微点头道:“甚好,镇国公是个明白人,我本来担心镇国公会不知幕后之人的辛苦,现在看来,我的担心纯属多余。辰时已到,上朝的时间到了,咱们殿上叙话吧。”

宋楠伸手道:“大学士们先请。”

杨廷和也不礼让,晨钟声中的大殿大门轰隆隆的开启,杨廷和在一干内阁大学士和外廷诸尚书的簇拥下举步进殿。随后,宋楠张仑杨一清等人在一干侯爷的簇拥下也进入大殿中,剩下的官员次第进殿,只眨眼之间,空荡荡散发着一丝霉味的大殿便被百官填的满满当当。

正德进殿落座,群臣高呼万岁朝拜之后,早朝正式开始,毫无疑问,今日的主要议题集中在西北大捷这件事上,光是宣读有功人员的封赏便花了大半个时辰,所有参战的将领和有功之人均加官进爵进行封赏,远在西北的江彬许泰两人被晋升为一等侯爵,马鸣晋升三等候。

在此之后,正德再次宣布对宋楠加封镇国公领团营副总督的封赏,朝上群臣纷纷道贺之后,正德让宋楠出列说几句话,出人意料的是,宋楠并没有对自己晋升镇国公之事多说,反而一连串的提出了数项辞呈。除了锦衣卫指挥使之外,对神枢营提督外二军提督两项军职宋楠统统提出了辞呈。

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如今的宋楠已经是国公身份,又是团营副总督,他不再适合单独统帅一营一军,那不是实力的象征,反倒是自降身份,而所有人都明白,宋楠是名义上的放弃,实际上,宋楠提名的神枢营继任提督的人选马鸣,外二军提督的继任人选彭阳也都是他的人;名义上宋楠不再节制这两军,但其实这两营依旧牢牢握在宋楠手中。

事情没什么悬念,正德准了宋楠所请,同意宋楠辞去此二营的提督之职,对宋楠勉励几句后,开始了今天对于当今时局的分析廷议。

憋了大半天没成为主角的文官们这回有话说了,正德一句‘诸卿有何要说的’刚落话音,内阁大学士梁储便首先上奏道:“在皇上的天威之下,这次西北御虏之战终于以我大明大捷而告终,鞑靼小王子铩羽而归,从此之后恐再无犯我大明之胆了。这都是皇上的洪福齐天,朝廷上下的一致努力的结果。镇国公此次剿虏固然功勋斐然,但臣觉得打仗打的好是武官的天职,倒也不用过分的渲染,臣倒是觉得镇国公最后的决定才是一名合格武官的见识,那便是跟鞑子定下的盐池之盟,老实说,这份盟约才是此战最大的收获。”

宋楠听在耳中心中冷笑,这梁储说的话挺有艺术性,一言便将所有誓死拼杀的将士们的功劳轻描淡写的带过,说什么军人打仗打得好是应该的;又说什么订立的盟约才是最大的收获,这是间接说明内阁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宋楠抢在头里定下了盟约,但不妨碍内阁决策的正确性。

正德点头道:“朕也这么觉得,听传旨的马永成说,朝廷的旨意送达之时,宋楠已经和鞑靼国小王子定下了和议之约,那封和议杨一清已经呈报给朕看了,朕也已让内阁和外廷诸卿过目,显然鞑靼小王子是有诚意的,朕觉得挺好的。”

杨廷和咳嗽一声开口道:“和议的内容固然是不错的,鞑靼人承诺将永不犯我边镇,同时请求数年后陆续开放边贸互市,为表诚意,让其嫡长子质于我朝,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条件。只是镇国公的决定稍微仓促了点,本来如果能跟朝廷商议而决,我们会获得更大的好处。臣本和外廷诸位大人议决,要提出让鞑靼人臣属我大明的条件的,可惜了,这个提议再无法实行了。臣不想指谪镇国公私自做主和鞑靼人定下和议之举,毕竟这也是朝廷上下的想法,也算是不谋而合之举,但此事下不为例为好,若领军大将能私自为朝廷定下国策,那还要皇上要朝廷诸位大人作甚?”

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席话,当中对宋楠也没有多少攻击的言辞,但这番话却是极为的尖锐,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宋楠让朝廷准备提出让鞑靼人臣属大明的和议条件无法实行,二是指谪宋楠私自做主,犯了大忌,干了一间超越本身职权之事。寥寥数语,却如刀似剑,不可谓不狠辣。

群臣中传来一片叹息之声,惋惜一个让鞑靼人臣服的机会就此消逝,大明若能让桀骜不驯的鞑靼人臣服于大明,这无疑是一个创举;毕竟英明神武如太祖太宗这些先皇,也没能达到这个目的,相反倒是因为达成这个目的被鞑子擒获了皇帝的事情都发生过,实乃奇耻大辱。

朝上的气氛忽然有些尴尬起来,很多人忽然觉得,宋楠虽有功,但白白浪费了这个能全体留名青史的好机会却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更何况这是在他自己私自做主的前提之下发生的。

宋楠嘴角挂着冷笑,他已经对这些自命清高只会耍嘴皮的文臣们彻底失去了希望,他知道,自己和这帮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同类,他暗下决心,抛弃心中某些不切实际的底线和幻想,因为每时每刻都有人想让自己完蛋,自己若是再有妇人之仁,便是天下第一蠢人。

而此刻,对付这帮人的攻击,宋楠绝不想再隐忍姑息,他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