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爷的1957 第38节(2 / 5)
因为村里主要种的麦子玉米还没到时间,所以这次稻田的收割几乎全村人都来凑热闹,大家都想看看,这新玩意是不是真的能成。
二大爷先找到了村里抓泥鳅的好手,不管大人小孩,每人一个筐筐,为了能准确的计算田里到底有多少泥鳅,他自掏腰包,跟大家说好,一个大泥鳅可以换一块硬糖块,小的则两条换一块糖。
所以,当村长点头说可以收了的时候,就看见呼啦啦一群人都下了稻田。因为人实在太多,只两个多小时,两亩田就收好了。接下来,就听一声欢呼,一群拿着篓子的家伙就开始摸泥鳅了。
半天时间,两亩试验田和一亩对比田都收拾好了。把稻米分别称重,再把泥鳅大小分类统计好,最后得出的结果是,试验田的水稻亩产量略高于对比田一点点,但这两亩试验田里的泥鳅却实在真不老少。把所有泥鳅加一起,竟然有八百多斤。二大爷还说这算没养好,如果投的泥鳅苗足够的话,能再翻一倍也没问题。
泥鳅虽然在村民看,算不上正经肉,但是能在不减少粮食的前提下,每亩多个几百斤泥鳅,那也是很厉害了。于是二大爷留了三百斤泥鳅用来育种,其他每家分了十斤,大家都乐呵呵的回家拾掇泥鳅去了。
而村长从泥鳅收上来就没合拢的嘴,此刻都快裂到耳朵根了。当晚,全村就迅速全票通过了明年的水稻种植新方案。按照二大爷的法子,开出五十亩水田,专门搞这个水稻泥鳅立体养殖。而且村长第二天还到县里的大队汇报了试验田的成果。鉴于前几年闹出来亩产万斤的笑话,县大队决定等明年的五十亩水稻种植结果出来后,再向上汇报。
因为小碗不能复制活物,所以二大爷只挑了几条比较肥大的,弄死之后再复制了一大堆,而其他那些都被继续养在水田里,为明年育种做准备。
这复制出的泥鳅被二大爷做出了不少花样,炸的、煮的、腌的、熏的、焙的、烤的,让没吃过泥鳅的谢青磊母女俩重新认识了这个又黑又丑又不起眼的食物。至于高大峰,他只用负责多吃点就行了。
隔了几天,郑家陈家也收到了二大爷送来的各种泥鳅。在这个肉食还不丰富的年代,两家人很是过了一阵嘴瘾。
转眼到了十月,村里的秋收正式开始了。想着明年每家都能有一亩泥鳅的收入,大家心里都憋着股劲,干起活来比往年都快了不少。二大爷笑眯眯的对谢青磊说:“看,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秋收结束后,大家分到了今年的粮食。知青们今年都比较靠谱,每个人干的工分都超过了自己的口粮。他们喜滋滋的领到钱粮后,仍旧像去年那样,留够自己的,其余都带回家。
算起来,他们在村里已经呆了一年半了,不过之前捅了那么大的篓子后,村民们就有点嫌弃那几个不听话的小子了。如今时间长了,情况才逐渐好转。
进入农闲后,知青就可以回家了,这是今年新出的政策,因此这十二个青年男女都叽叽喳喳的在收拾行装。
仍旧是二大爷夫妻把他们都送上火车,随后,两口子也决定出去逛逛。
说起来,这还是由于前不久,谢青磊到香港时,莫笙远找到她询问,能否找到海外从事计算机研究方面的朋友。再细问,才知道,国内目前的水平落后米国至少十年,而自去年华国成功发射原/子/弹后,某些后续研究项目非常需要计算机的帮助。如果能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算速度,那么整个研究进程将大大提高。谢青磊自然不会拒绝这种事情,于是她告诉莫笙远,会去尽力打听和联系。
因此,最近这段时间,夫妻俩都在米国境内寻找相关的消息。这天,二大爷看到路边的警车时,突然脑中闪过了一个地方。那里后世被很多人误解是米队的秘密基地,但在2015年的解密文件中显示,那里保管着很多米方的研究成果。
于是十一月二十一日这天深夜,米国某个位于沙漠中心的科研基地中,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这两人运气很好,在地下七层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四代计算机安静的摆放在四个房间中,甚至还包括最新的集成电路做核心的那一代。没说的,都来吧,把所有东西一复制。二大爷本着以后还要来割韭菜的理念,没有在现场留下一点痕迹,然后才偷偷离开。
只是这些计算机体积非常巨大,二大爷担心莫笙远不好把他们运回国去。干脆,送佛送到西,他直接找到之前运送粮食时,在罗湖口岸旁边卸货的那个仓库。
做了全面的伪装后,二大爷租下了三间空仓库。把空间里的四套计算机又复制了两遍,自己留下一套,另外两套都放进了仓库。
于是,第二天,莫笙远接到了“周夫人”的电话。被告知了电脑存放的地点和数量后,他立刻就通知了内地同志前往仓库取货。
可是当内地的同志看到三间仓库里那八台又高又沉的大家伙们,内心中不禁流下了又惊又喜的眼泪。这趟活可要老命了,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吧!
半个月后,首都的计算机研究员们有幸见到了其中四套,这简直是雪中送炭啊,这四套是在时间上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