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7节(4 / 6)

加入书签

的水平,因此制造的仍然还是前装式火炮,其实就是最早期的迫击炮,全长在四尺左右,口径约为两寸,管壁厚约管口三分,管尾五分,总重量只有一百二十斤左右,如果是放在车上,一个人就可以拖着走了,也可以直接捆在马背上,因此十分方便,而由于是釆用膛线技术,火炮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四五百步,几乎赶上了中重型火炮的射程了,炮弹同样是采用的开花弹。

在中原大战之后,商毅就计划给全军进行一次大换装,不过那个时候中华军全军的人数己达到了六十万以上,各种火枪超过了五十万支,线膛枪还不足十万支,而各种火炮有一万二千余门,中小型火炮占了九千多门,因此想给所有军队都换装,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另外为了支持中原大战,各兵工厂都在加紧赶制武器,这时库存的还有三十余万支滑膛枪,和五千多门中小型火炮,以及其应的枪炮弹药,一但给部队全面换装,那么这一批枪炮也就全都没用了。

另外这时中华军也开始向南方用兵,因此商毅也决定,暂时不换装,还是使用老式的滑膛枪,把现在库的枪炮全部用完,但各个兵工厂里都停止生产了滑膛式火枪,而是全部改生产线膛式火枪和米尼子弹。

等到彻底灭亡了清廷之后,兵工厂里也生产出了一批新式的线膛式火枪和轻型线膛迫击炮,同时中华军的八大军区也都全部重新建立起来,商毅这才下令,对中华军的装配迸行一次大换装,全军都改用线膛火炮,除了重型火炮之外,其余的中小型火炮也都全部淘汰掉。

当然换下来的老式火枪也并不是全都弃用,因为其中还有不少远没到使用寿命,除了一部份销毁之外,其余都转给地方驻军使用,而火炮也都相当一部份转给海军,加强沿海的炮台火力。

由于现在的战事主要集中在北方,因此首先是对北京、甘肃两个军区的装备进行换装。

这一次道商毅的队伍带到北京的有五万支新式的线膛火枪,和轻型的线膛迫击火炮八百门,以及相应的弹药,可以满足两个军的更换使用。

线膛式火枪的射程和精淮度都出滑膛火枪高出了不少,填装的方式则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士兵们也不用重新适应,就可以直接使用,而且由于枪管内壁是有膛线,枪膛内径出子弹略大,填弹也更为方便,而新式的轻型线膛迫击火炮不仅射程远,而且携带搬运更加方便,因此部队在换装之后,战斗力也会大大的提高一个层次。

但就在八月底的时候,从吕宋传来消息,在巴达维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宣布将对进出马六甲海峡的所有船只増收过港费;二是加强与日本的联合,共同对付中华帝国。

原来荷兰的使者在南京碰了一鼻子灰之后,根本就没有参加什么展览会,而是立刻就返回到巴达维亚,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汇报了这次南京之行的结果。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也立刻招开了公司的董事会议,对中国方面提出,要求在巴达维亚,甚致是荷兰本土建立中国商馆做为交换条件,才能重新开通中荷两国之间的贸易来往,绝大多数的董事都认为这是不能接受的,因为现在荷兰一家垄断亚州贸易的局面己经被打破,而且在荷兰做出了这样大的让步之后,也仅仅只能在中国获得和西班牙、法国相同的权利,还不如英国,根本就不可能恢复到与中国决裂之前的贸易水平,因此当然让荷兰东印度公司无法接受。

但现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中国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制手段,因为将其他欧州国家都引入中国之后,中国并不需要与荷兰的贸易,但荷兰却不能失去中国,而荷兰东印度公司向荷兰国内虽然也提出了派出军队到亚州来支持的申请,但申请能否通也且不说,就算是荷兰议会通过了申请,从组建军队,到赶到亚州来,至少也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就是拖上二三年,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荷兰东印度公司己经等不下去了。

和中国决裂虽然只有两年的时间,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收入己经锐减了近三成,而且为了保证国内的股东对公司仍有信心,不致于撤资,荷兰东印度公司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仍然坚持给国内的股东发放分红,但在巴达维亚的董事成员己有二年都没有拿到分红了,虽然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底子厚,暂时也还亏得起,但长期这样下去,公司也难以维持下去。

因此董事们也搅尽了脑汁,想出各种应对的办法,一个就是加强与日本的联纟合作,共同对抗中华帝国,同时也可以通过日本,获得中国的商品,荷兰和日本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日本闭关锁国期间,仍然还是对荷兰打开一道门缝,虽然也是转过一道手的,但相对其他的欧州国家来说,还是想便宜一些。

不过日本本身的贸易能力也非常有限,加强与日本的联纟贸易,也是杯水车薪,因此又有董事提出,利用巴达维亚的地利优势,向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各国商船收税,一来可以増加公司收入,二来也可以给中华帝国施加压力,道使中华帝国开放与荷兰的贸易,当然各董事也都知遒,这样一来等于是得罪了大部份的欧州国家,但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明知是一杯鸠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